朝鲜首度点名批评中国 中方连发“三道金牌”到底表达了什么?[图解]

  没有3日晚朝中社打响的“第一枪”,4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外交部也许就不会连发“三道金牌”;中国官方对于朝核问题的真正态度,也就无从得知。朝核问题这个“烫手山芋”为何会让中国政府如此难做,从中国官媒的措辞当中可以一窥究竟。

  环球时报:我不回应,并不代表我默许

  中方需要表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包括官方的,也包括民间的。要让平壤知道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底线在哪里,如果朝方搞新的核试验,中国将做出什么前所未有的严厉反应。对传递这些信息不应有任何犹豫,但说清楚之后,不必与朝方的反应来回辩论。——《不与朝鲜论战,不对它拥核妥协》,环球网5月4日01:08刊发,署名单仁平

  作为3日晚朝中社点名抨击中国政界和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后,在率先做出回应的,毫无疑问是凌晨刊发社论的环球时报;而该文的核心观点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便是“我不回应,并不代表我默许”。

  这也是大半个世纪前,面对进逼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当时仍刚刚建国不久的新中国的态度。然而时过境迁,这一次中国“明显不许”的对象,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变成了昔日的盟友朝鲜,不禁唏嘘。

  我们不应该忘记,1950年6月25日首先悍然发起对韩攻势,三日之内攻下汉城(今日首尔),并妄图在三个月之内将猝不及防的韩国国军消灭在釜山包围圈的,是当时金正恩的爷爷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冷战伊始,朝鲜南北分别建立政权和军队,双方本没有现代机械化的军事装备;在金日成眼中称霸半岛的“撒手锏”,也是朝鲜率先动武的本钱,正是当时苏联“慷慨援助”给朝鲜的150辆T-34型坦克。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美军仁川登陆朝鲜补给线被切断后,这些T-34是如何成了一堆废铁,马克阿瑟挥师鸭绿江轰炸丹东之后,一直“静若处子”的中国军队又是如何在沉默中渗透到联合国军后方,在这里就不多赘述。然而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绝不在沉默中死亡,而一定会在沉默中爆发”的这个脾气,似乎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中印边境冲突、珍宝岛(603567)事件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次又一次受到印证。

  “说清楚之后,不必与朝方的反应来回辩论”,其实不过是中国著名外交格言“勿谓言之不预也”的另一种表达而已。

  人民日报海外版:“刻舟求剑式的眼光已经无法面对真实的中朝关系”

  中朝两国存在着时代的“代沟”,中国也绝不会为了“等待朝鲜”而踏步不前,刻舟求剑式的眼光已经无法面对真实的中朝关系。国家之间的友好不仅建立在共同利益上,还有共同的时代精神,而朝鲜却在不断销蚀中国利益而不自知。——《朝中社,你批评中国的言论很无理》,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5月4日下午5点39分推送

  相比之下,“侠客岛”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群年轻人的新媒体试验田,确实是秉承了直截了当点评时局的作风。他们非常干脆地讲出了其他官媒没办法说的话:朝鲜还生活在历史的倒退当中,就是在不断销蚀中国的利益;而此时的中国,更不能对朝鲜采取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

  更令笔者眼前一亮的是,在指明朝鲜对于核武器的顽固执着是要与全世界为敌之后,侠客岛话锋一转,指出正是金日成要统一半岛的野心造成了朝鲜战争的爆发,牺牲了几十万中国志愿军战士的生命,引发了中美长达20年的对抗,甚至使两岸问题搁置至今。

  没错,侠客岛不仅把一直被淡化的朝鲜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摆到了台面上来,更是直指朝鲜当年的“任性”,为中国造成的最大地缘政治成本——台湾。

  1950年1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外宣布美国不会防卫台湾,时任国务卿艾奇逊1月12日的演讲,也未把台湾列入美国防卫圈之内;冷战初期面对苏联利用共产国际扩张势力圈的压力,当时的美国不希望与新中国关系恶化,不愿看到红色中国迅速倒向苏联。

  然而当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旋即改变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出兵朝鲜和台湾。为了遏制东亚局势进一步升级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二战结束之后美第7舰队首度进入台湾海峡,以防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渡海攻击台湾,或中华民国国军反攻大陆。而这一介入,就为接下来大半个世纪的台海局势奠定了基调。

  按照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半岛,也是出于当时作为新中国工业心脏的东北三省,不可直接暴露在西方阵营面前的战略考量;必须保证朝鲜的独立存在,充当中西方之间在东北亚的“缓冲区”。这样的战略决策,对于当时仍在国际社会上蹒跚学步的新中国来说,完全是说得通的。

  然而大踏步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是今非昔比;今日之中国,已经不是在大国夹缝中寻求“缓冲区”和生存空间的中国,而是寻求走出历史桎梏和地缘困局,承担大国责任、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中国。

  “中朝两国存在着时代的“代沟”,中国也绝不会为了“等待朝鲜”而踏步不前”,侠客岛已经无比清晰地把今日中国、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国人对朝鲜的态度表达了出来。

  外交部:“中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在发展中朝睦邻友好关系的立场上也是一贯的明确的”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耿爽的这句话信息量太大,自从金正恩2012年出任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要论中国外交部门关于朝核问题的措辞用意最深涵义最广,大概无出其右,因为这句话的上下两“阙”,正体现了中方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朝”与“核”之间进退维谷的挣扎。

  自从朝鲜于2003年1月宣布单方面推出《核不扩散条约》,中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立场,确实是三令五申一贯明确,那就是半岛无核化。

  朝鲜拥核对于中国百害而无一利,不仅仅是外交部所代表的中国政府心知肚明,笔者相信所有耐着性子看到这里的读者,也都无比清楚这一点,不必详述。

  按道理来说,几乎没有原油生产能力的朝鲜百分之百依赖从中国的石油进口,所以在遏制朝鲜发展核武器上,中国一直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很多分析认为,只要中国对朝断供石油,就一定可以令朝鲜在拥核立场上做出让步。

  中国虽然在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制裁上越来越积极,中国海关4月4日甚至要求已经订货的中国贸易公司退还来自朝鲜的煤炭货运,约两百万吨朝鲜煤炭滞留在中国的各个港口,然而却迟迟不见中国彻底切断朝鲜的原油供应,倒是朝鲜自己的国内油价先暴涨了70%。

  如果中国切断石油供应,朝鲜依靠自身资源无法支撑过三个月,朝鲜的一切都将因此陷入瘫痪,将加剧朝鲜崩溃的几率。中国犹豫着无法动手逼朝鲜放弃核武,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政府仍然不希望造成朝鲜政权的彻底崩溃。

  然而,包括2009年朝鲜退出之后名存实亡的六方会谈在内,过往的经验已经表明,谈判无法达到让朝鲜弃核的目的;即便朝鲜迫于国际压力再次回到谈判桌前,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缓兵之计。如此拖延下去,朝鲜顽固拥核的步伐,反而可能会向着不堪设想的方向发展下去。

  本来朝鲜韩国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均有求于中国,曾使得中国在半岛局势上左右逢源,然而如今却落得两头碰壁的尴尬局面。自今年一月末达沃斯论坛上出现“中国主导拯救美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论调,妥善解决尾大不掉的朝核问题,或将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重塑并维持国际秩序能力的一扇窗口。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zhengquan/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