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市场】专题论坛:场内、场外期权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和讯期货消息 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英国期货期权世界(FOW)联合举办的“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在大连召开。会议以“期权市场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中国证监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等领导出席,国内外交易所高管、投资机构负责人、跨国企业代表等各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和资深专家在会上做主题演讲或参与论坛讨论。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直播。

  论坛主题:场内、场外期权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主持人: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大宗商品部主管 Dennis Zhang

  论坛嘉宾:

  高盛亚太期货业务负责人 James Busby

  英美资源铁矿石贸易负责人 Andrew Glass

  花旗银行全球清算负责人兼亚太期货负责人 Ian Nissen

  印度国家商品衍生品交易所副总裁兼金融工程负责人 Ashish Srivastava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兼大宗商品业务负责人 陆文奇

  国泰君安风险管理公司总经理 魏峰

  国际商品场内外期权市场发展的路径、功能、定位和现状

  中国场内外期权市场发展现状及服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情况

  场外期权、“保险+期货”、基差贸易等创新试点情况

  市场主体对商品场内外期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专题论坛:场内、场外期权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张晓刚:这一节讨论做市商,做市商起着非常有效的制度保障,这节论坛讨论怎样做好做市商,包括人才培养、教育,市场组织者怎么降低成本,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今天请到6位嘉宾,4位来自海外,2位来自境内。

  首先我介绍一下嘉宾,我旁边这位是法国巴黎银行的Jerome Guerville先生,在过去十年当中他管理IT业务以及量化交易,包括股权商品等等,同时他有将近20年的做市经验,他2000年的时候加入巴黎银行,他在美国、欧洲和亚洲都任职过,同时他也有工程学的学位,是工程的背景。

  第二位是荷兰银行新加坡清算首席执行官Adrian Rubin先生,他也是亚太地区清算业务的副首席执行官,他在该行工作十余年,同时担任过伦敦和悉尼清算管理职位,负责一系列保证金贷款和经纪产品,他拥有经济学以及金融学学士学位。

  第三位是澳帝桦亚太区首席执行官Wouter Stinis先生,他是2004年加入澳帝桦公司的,先后在阿姆斯特丹和悉尼担任做市商,2012年他调任至芝加哥并担任美国区的交易主管,2014年他被调回悉尼,担任亚太区交易主管。Stinis先生在2017年9月份开始担任澳帝桦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第四位嘉宾来自泰国期货交易所高级副总裁Chakkaphan Tirasirichai先生,他在密苏里大学获得工程管理博士学位之后,在2007年加入泰国政府养老基金,也是拥有工程学背景的一位先生。此后开启了金融业的职业生涯,一开始是在JPF负责资产配置,后来离职以后加入泰国最大电信公司之一,担任助理首席财务官。2014年他加入泰国期货交易所,以后一直致力于泰国衍生品市场的开发。

  第五位是来自国内的嘉宾,他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霍达,今年5月份担任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的董事长,同时担任现在的中国证监会委员。霍先生之前在中国证监会工作,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是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同时兼任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是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金融政策研究院院长,他在经济金融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资本市场的统计监测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历。在深圳证监会做过局长助理,在债券监管部门工作,非常有经验。

  第六位嘉宾是上海海通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红松先生,吴先生是海通期货的董事总经理,有24年的证券从业经验,2018年获得中国期货领军人物称号。他担任中期协理事,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这一节论坛的嘉宾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这一节首先谈一下做市商,大家知道做市商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期权市场来说,能否介绍一下做市商从原来的场内交易到后来的电子交易,他们在市场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Wouter Stinis:我们今天已经多次听到金融市场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我们的经验是金融市场要成功需要不同市场参与者,包括最终用户,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做市商等。所有这些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是做对冲,有的是要获得更高的收益。通常他们都需要交易对手,做市商就是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总是做市场的流动性的提供者,实际上做市商在健康市场当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只要金融市场存在就有做市商,这一直可以回溯到16世纪、17世纪的时候,所以做市商的角色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是负责价值发现,使得投资者和套保者之间能够找到合适的价格。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他们自己拥有自己的风险管理业务,而且能够执行交易。但是有一点发生的变化,在最近20年,由于电子市场的出现,做市商已经从场内交易转向在电脑前交易了,做市商通常在全球都是有业务的,他们的业务是24小时连续的。在32年前,我们原来也是在场内做做市商,现在也是在电脑前交易了。我们的经验是,作为做市商来说,我们的创始人是在32年前的时候建立公司,他当时投资股票和期权,后来他发现期权交易成本太高了,他认为我们可以成为做市商,在市场上扮演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我们的使命是要改变市场结构,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所以,我们总是能够对买方和卖方提供报价,这样的话能够降低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

  此外,我们也在更广的方面促进市场的发展,我们和监管机构合作,和交易所合作,改善市场的结构,使得市场的运作能够得到优化。所以,这些年来我想唯一的变化就是做市商变得越来越专业,因为投资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通常人们需要进一步对冲风险,原来可能是3年,现在可能要到5年,还有在短期他们也有很多需要避险的风险,甚至是一天风险的对冲。所以,以前投资者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交易就很满意了,现在他们都要24小时全天候的交易。所以,这要求做市商要拥有巨大的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资金。

  20年前,很多人都是在场内交易,现在他们对科技要非常的了解。对于最终使用者来说也有很大的作用,他们也可以通过电子交易,通过做市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对我来说做市商的主要职能就是这个。

  张晓刚:Jerome拥有来自银行的背景,能否向我们提供一些信息,就是做市商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对市场有什么作用?

  Jerome Guerville:我们是非常活跃的做市商,现在自营交易商也越来越多,我们在20个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也在场外市场交易。我们主要的差别,就是我们需要大量投资在科技上。同时,还需要投资于数学模型的建立,我们研究部门要为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不同的模型。

  作为一家自营交易商和投行的差别,就是我们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我们主要扮演客户交易对手方的角色。我们要遵守法国的银行法,我们的交易活动只能提供做市的支持,而不能做自营的交易。要么是帮助客户对冲风险,要么就是向他们提供流动性,这是自营机构和银行的差别。

  另外,我们也有一些人员为场外交易提供流动性,他们提供的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需要教育客户,会给他们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确保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点上监管机构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我们不能向客户推销产品,而是要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定制产品。

  另外,从业务角度来说,解决方案要基于客户的需求,要确保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监管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一些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避免市场波动性的干扰。谢谢。

  张晓刚:Ddrian,你在荷兰是做清算服务的,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提供什么样高效的服务,是关于投资组合的风险对冲吗?

  Adrian Rubin:在过去38年里,我们的清算服务主要是基于做市商的服务。在欧洲和美国都是这样,这从第一天来说对我们的业务就是最基础的功能。我们在寻找客户,而不是寻找交易,这是荷兰银行的一个传统。对于做市商提供服务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高效利用,我们也知道做市商就像一个仓库一样,他们通常不会去押注某一个方向,只是和客户做交易对手,自己不承担风险,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做一些对冲的机会,不一定是跟标的资产相关,我们的优势就是多资产类别的风险模型,我们可以为相关产品提供融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比如我们可能是日经指数最大的清算商,因为我们给几家最大的做市商提供清算服务。

  在期权市场流动性,还有期货比如说在GPX上面在日本交易所交易,这些是同样的产品,但是在不同的地方交易。还有就是ETF,我们有一些日经标准的ETF,这些产品可以在很多个交易所交易。我们的风险模型的优势就是我们在整个日经系统当中,我们的风险是集中体现的,这样我们可以提供高效的资金。比如说在石油市场,他们也会有很多有相关性的产品。比如说有一些天然气或者石油做市商,我们也能够把他们风险集中体现出来。

  张晓刚:下面请泰国的这位高级副总裁解说一下泰国期货市场提供的做市商业务。

  Chakkaphan Tirasirichai:刚才其他几位发言人也说了,做市商主要是给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样能够在价格发现方面变得更加高效。所以,做市商与我们交易所有合作的关系,我们是给这些做市商提供一些好处,吸引他们成为做市商。我们现在只有指数期货的期权的产品,比如说还有一些黄金的期货商品。我们对做市商会提供一些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给买方和卖方提供买卖报价,给他们提供流动性。当然有的时候他们需要支付接入市场的费用,在期权市场和期货市场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它的行权价格比较多。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做市的流动性的连续性。

  另外,在产品开发方面,我们在产品设计时,就要让做市商在进入市场的时候能够用其他的工具进行套利。这些产品必须是比较标准化的,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用交易的合约作为对冲的工具,也许有的人他不会成为正式的做市商,但是他可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另一点是你作为交易所应该提供一套生态体系,提供一系列的产品给做市商作为避险工具来用,对于股指期权也有同样的标的,比如说有ETF,还有期货产品。做市商可以有其他的工具去把他们的风险转嫁掉。

  张晓刚:大家知道国内期权市场引入做市商尽管时间很短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当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招商证券作为一家证券公司,请霍董事长简单介绍一下招商证券在这些产品上做市的业务情况。

  霍达:谢谢主持人。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参加四只期权品种做市的券商,这里尤其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因为大商所的商品期权品种做市商里面唯一一家券商就是我们,非常感谢。

  期权市场在国内证券期货行业是刚刚起步,我记得大概2014年推出第一只50ETF期权,现在有三只商品期权发展非常迅速。

  招商证券把它放在战略性的业务进行培育。因为从整个业务体量规模来看,在业务收入当中还是只占很小的收入比例,大概每年有几千万的收入。但是,我们非常看重这部分收入,因为它是未来的增长点。这个市场正因为刚刚起步,谁能够占领先机有可能一路领跑,所以我们在上面倾注了很大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交易所推动能够创造更多市场机会,让我们能够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期权这个业务跟券商传统业务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原来老说券商业务叫靠天吃饭,但是这个业务不是靠天吃饭的,不管市场是涨还是跌,它都有业务机会。同时,这个业务技术含量很高,它更类似于像一个工业的产品,而不是现在很多券商业务还是需要有一种艺术类的成分,它更多是工业类的产品,我们很感兴趣,也会继续努力做的更好。

  张晓刚:谢谢霍总,吴总是国内期货行业子公司的,也参与期权做市,目前在商品期权领域,同时也在准备ETF期权,从您从业经验分享一下国内商品期权相对于ETF期权有些什么特点?

  吴红松:首先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邀请我参加这次论坛,非常荣幸。

  期权的做市按照各个交易所对做市商的要求进行报价服务,做市商按照各个交易所规则在交易中做适当调整,主要的参与还是在于产品的不同特征而产生不同。第一个是在期权合约的设计上,ETF期权是属于现货期权,是一个标的物现货的期权,所以它的定价可以按照统一的市场价格进行定价。而商品期权属于期货期权,期货期权在定价上,期货合约有一个时间到期不同的情况。商品期权在行权方面,到期日的期权交易所自动设定自动行权,而50ETF期权是需要提交行权申请的,风险很大。而且在收盘后半个小时行权,有些系统的风险存在,它的风险是很大的。

  另外就是在季节性流动性方面,商品期权是通过期货交易,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所以相应期权在波动率变化上也会产生季节性的特点。另外,因为期权合约具有非连续的流动性特征,不同到期日期的期权会对流动性产生影响。所以不同团队做策略的时候都会有针对性的选择。

  张晓刚: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风控的问题,风险管理的问题。如何在业务部署方面做好人才储备,刚才已经讲到巴黎银行做市的经验,能不能讲一下你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Jerome Guerville: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这个业务变化非常大,过去十年发生很大的改观。首先我们讲到风险管理的时候,对于这样一些业务,我们不是讲的一般性的市场风险管理。比如说波动性这样一类风险,除了这种风险之外,做市商一般作为投行来讲,对于那些跟提供长期流动性机构相比他们还是比较低的风险度,所以更多还是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风险,出现过一些事件。比如说2010年出现闪崩的情况,在2012年也有类似的事故,一家公司可以影响到大市。几个小时导致市场中断,从这个事件之后监管机构关注这样的业务活动,不同的市场主体也受到密切的监管。同时,整个市场从业标准也提升了,以杜绝这种情况。

  对巴黎银行来讲,我们的做市团队沿袭的是世界级的标准,比如说美国价格测试的标准,我们跟它们合作,确保我们能够在全球推行这些规则。还有一些操作规程,在开发等程序方面,我们作为行业,有香港和日本的金融服务机构,我们把这样的制定机构的标准作为第一位标准。第二点是看公司治理,确保单独的交易员不会太冒进。比如说确保他的建仓的动作,不会影响大市太多。当然我们也需要去做合规工作,操作部分的团队面对的汇报对象是非常高层的主管。

  另外,我们会有三道核查程序,三套不同的体系。我们用这样的解决方案确保有一些限制手段,这样的一些指令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讲到测试这一块,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和投入,目前不可能拿出一套软件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需要非常复杂的模拟来做价格的测试,甚至可能需要追溯到生产源头。

  治理这一块我们看的非常重。我们有一个技术委员会,里面有合规团队人员,他们会从风控这方面会发表意见,还有战略团队。比如说我们有些意见需要他们的验证,验证通过之后才能推行到下一步,是这样的操作过程。

  张晓刚:作为清算服务提供商怎么跟客户合作来更好的管理风险,另外怎么用交易前的措施做交易的保障?

  Adrian Rubin:我完全同意Guerville的意见,我们的观点非常类似,风险是核心所在,是一个触发点,而且风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还有最近在北欧国家发生的风险,我们也需要考虑这样的风险。在讲到代客业务这块,风险有三个因素推动:第一个是市场风险,之前也讲到了,我们会提供化解相关性比较高仓位的做法,确保风险能够转嫁掉,我们在阿姆斯特丹有团队确保模型规避风险,当然它所隐含的成本也非常高,因为需要不断更新,输入不同交易所来的交易数据流,比如说刚才讲到日经指数,如果没有这样过来的数据流,那你的市场观点可能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有失偏颇,可能会是错的。所以,模型的输入必须要有及时性、准确性,这是第一点。

  也讲到交易前的风险,我们遇到的情况不太一样,我们的客户对于我们来讲是单独的实体,我们感觉Guerville提到的风险,有些是他们自有的资金,有些是代管的资金,银行一般来讲传统是比较倾向于规避风险的,我们跟他们有非常强的合作。另外我们跟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我们有一些自动交易,还有入市的价格标准,同时在里面有些控制手段,通过对风险的分析进行相应的管控,怎么在程序里面设置相应的关卡验证,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测试程序,看一下这个模拟之后能不能有效。在很多交易所这块我们都有交易前风控的把关。

  第三个支柱,就是事件发生之后我们需要对治理框架非常看重,我们去了解客户风险,将其与我们风险的比较。跟Jerome讲到的非常类似,我们会看到客户事故,经过这些事故之后去核查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治理制度,这样的一些监督也非常重要。

  张晓刚:在人才构建这块能不能跟我们讲一下怎么去建设。

  Wouter Stinis:首先我讲一下风控,然后再讲一下人才的培养。刚才两位同事都讲到我们有全球的一些活动,我们作为做市商的责任会持续提供流动性,不同工具和不同资产类别都会提供,所以风险管理在我们机构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风险有两点,一个是市场风险,以及自动化交易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这一侧我们一般保障的对象是市场动向,市场的波动,还有利率、收益率的波动,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去管,日常24小时监管,还有风险的限额,交易前的风险限额,还有做情景分析的团队等。我们有专门的CEO作为汇报线的源头,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冲突。

  另外讲到风险管理,我们创始人在管理35年之后,也在风控委员会还兼职,所以这是我们三道风控。第二部分风险管理就是操作这一块,就是自动交易这一块。我们看到屏幕跳动的价格,怎么把控这方面风险,软件里面有风险限额,表里面也有风险限额,我们在自己的机构里面已经研发出一套,我们有看量,有看交易频率等等去做这样的保证手段,还有就是去做交易的协调,不过多进入某一类型的交易,同时有不同的交易数据输入流作为参考。

  另外就是算法如果失控的话,我们有一键撤销所有订单的功能,软件上线前我们会确保在市场上运转有效,这是风控角度来讲的内容,虽然市场主体可以做很多事情控制自动交易风险,同时我们认为交易所也能够做很多的事情来防范风险。有一些风险是市场主体做起来没有像交易所这样得力的管控,双方需要协调。

  另外是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在中国已经做了5年,我们不管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都希望能够招聘当地的员工,我们着眼于长期,所以我们希望能有可持续的组织,而不是追求短期利润。我们的工作方针希望能够招聘培养本地人才,与市场一起发展成长,能够让他们掌握最好的专业技术,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能够更好服务各个市场主体,这是一个方面。

  关于人才培养还有一个方面,我们会投入很大的资源进行校招,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很有潜力,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我们让他们掌握新的能力和技能,并且几年会更新,我们会做6个月的密集的国外培训,再把他派回中国来以后能够服务于本地市场。

  另外关于人才培养的方面,我们文化方面要倡导协作,持续改进,一定要挑战现状,尽善尽美。我们希望最终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使得最终投资者能够受益,市场能够受益,这就是我们关于人才培养的方针。

  张晓刚:请霍总在人才培养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

  霍达:谢谢张总,我们也不敢说有什么经验,毕竟我们做的时间还很短。如果说有些体会的话,我觉得主要在三个方面,实际上是三个词,6个字,第一是科技,第二是风控,第三是人才。我刚才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谈到,我认为期权业务更像工业化的作业。因为期权定价模型是公认的模型,股票市场定价五花八门,大家没有统一逻辑;但是期权的基本理论和定价模型是全球公认的。所有期权交易都是靠计算机系统,系统运算速度,精度就决定业务成败。所以在系统上面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钱都会有回报的。所以,我们对科技的重视是非常突出的。

  同时,我们在整个新的技术应用方面,因为现在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我们也非常关注,我们也在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看看能不能用新的技术。第二就是风控,说到衍生品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它在国内是小众市场。我记得在几年前,应该就是中金所翻译了一本书叫做《衍生品不是坏孩子》,大家都读到了,既然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很多人认为衍生品是一个坏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就是因为它出过很多风险,哪怕是一个个体机构的风险都可能毁掉一个品种,所以对风险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我们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上非常小心,遵循国际通行的风控基本原则,包括做市系统和交易系统是独立运行的,它是两套不同的算法,这是所有国际做市机构都归遵循的原则,最终不管是科技还是风控都是要靠人才来做,所以最重要是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也面临困难,因为这是新的业务,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主要还是想吸引国外的人才回来,特别是在境外机构的中国人,有从业经验的一些人回来。我们确实这么做了,因为我们市场规模比较小,要想吸引这些人回来吸引力还不够,这是我们最纠结的,刚才听到同行说,他们到中国市场来招聘本地人才,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对于人才来讲,我们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我们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上是跟大家分享一点体会。

  张晓刚:谢谢,证券公司对ETF期权来说比商品期权更少一点,已经有先行的经验。吴总作为期货公司,从事做市业务更晚一点,相对来说在期货公司这块业务筹备方面做了先期尝试,能不能在这方面分享一些你们的做法。

  吴红松:我们在服务国内期权市场方面是走在前列的。通过引进海外先进经验还有思想,我们结合国内期货市场的现状,坚持主动开发自己的做市系统,而且培养了一支本土化团队。海通期货的期权业务有几个做法,做市对于资金量需求很大,所以为了保障业务开展,我们今年4月份增资了5亿元人民币,支持期权业务的发展。第二是在系统开发,我们也是坚持能开发出契合自己业务需求的,能够借鉴学习境外先进系统的特征。第三是在人在培养上,期权做市的量化交易特征越来越明显,所以在人才培养上,着力培养既懂编程又懂量化交易复合型人才。第四就是风控,因为期权交易风险很大,风控上面我们每天制作报表,确保报表的准确性。第二就是每日持仓量的测试每天都要做。

  张晓刚:下一个问题是监管合规和未来市场发展方面,请介绍一下从交易所角度来看,怎样能够监管做市的业务,介绍一下交易所的经验。

  Chakkaphan Tirasirichai:从交易所的角度来讲,建章立制以及监管使得市场有效运行,同时要照顾到做市业务的特点,所以要优化做市规则,有些只是用于做市商的规则,做市商保证金的要求跟机构投资者是一样的。同时对于做市商来讲成本会低一些,同时保证金的设定涉及不同的产品,比如说期货期权,因为差异化设计所以保证金要求成本会低一些。我们希望更多了解做市有什么样的策略,如何来操作。而且团队会去看持仓的情况,以及标的市场的情况。比如说期权做市还有个股做市,要明确做市商的对冲策略是什么,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让做市商从事他们的业务。

  张晓刚:刚才您介绍了非常好的有关于风险管控的介绍,从合规来讲,为做市商做出的什么样的安排呢?

  Wouter Stinis:从国际经验来讲,我们看到的首先是清算这方面的要求,以及透明度的规则,有的时候会引发监管套利,有时候会采用更加激进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用优化规则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规则的可执行性,也就是我们要确保能够执法必严,这样的话市场能够有纪律性。同时,在监测以及日常交易监管方面,我们也跟市场各个参与主体进行开放的对话,也就是说在他们看到有一些破坏性或者颠覆性就是不良交易做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及时介入,防止这样事情的出现。同时我们也希望各方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能够分享案例。有一个健康的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做市商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服务,我们也有记分卡,能够评估各个做市商的工作水平,量化做市商的工作业绩。

  张晓刚:霍总刚才提到招商证券把做市业务作为战略去投入,目前来看收入也不是很高,但是你们有很多的投入,你觉得在中国未来做市业务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让大家看看前景如何?

  霍达:谢谢张总。我觉得这个业务的发展潜力非常广阔,因为我们的市场它一定会走到需要期权品种的这一天。现在这一天可能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模样,但是还没有茁壮成长。我始终认为资本市场它是一个生态,交易市场是一个生态,它是需要各类参与主体,有的人需要衍生品方式放大收益,因为他有很高的风险偏好。有的人需要工具来管理风险,也有的人,像我们做市商提供流动性,都不可或缺。我觉得市场演化一定会走到那一天,所以我们对这个市场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有投入未来都会有回报,虽然目前还是很小的,但是它是增长潜力很大的。

  张晓刚:谢谢霍总,对交易所未来在推动中国期权发展,更好服务资本市场、实体经济方面提出了期待,并看好市场的前景,市场的需求潜力。

  吴总您也是作为做市商参与了整个市场的建设,目前从监管部门到交易所还有哪些改进的建议?

  吴红松:提高市场流动性需要市场多方做出努力,这里面证监会、交易所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在这里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建议交易所适时推进做市商保证金的优惠和减免,因为做市商的策略在风险策略属于中性策略,现在保证金制度对于做市商持仓有一点过度的担保,所以在不提高做市商资金使用率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点建议是将做市商作为交易所特殊会员单位进行风控和结算。目前做市商还是期货公司的特殊法人客户,虽然它有自己独立的交易系统和席位,但是还需要通过期货公司的主席进行信息的接收,随着市场的扩大,将来期货公司在系统在结算方面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会引起系统性的风险。

  张晓刚:谢谢吴总分享的关于保证金方面,怎样提高资金的效率的见解。

  Adrian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刚才吴先生讲到保证金给做市商带来很高的成本,希望交易所能够更好利用资金,使得他们的保证金利用更加高效,这样能降低成本。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海外市场在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是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与此同时又能够很好的管理好风险,保证市场的稳健。

  Adrian Rubin:当然保证金是交易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说到不同的保证金规则,最终清算所就是需要了解这些市场参与者他们的持仓所隐含的风险,所以我们自己有自己的模型,也经过了测试,而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我去告诉别人怎样去管理风险好像有点太自以为是了,但是我想如果考虑到中央清算所,那么你不希望去强行平仓或者在客户没有办法追缴保证金之前就平仓,如果是一些长期的合约,那这种强行平仓会为市场带来干扰,所以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我想这方面还需要很仔细的研究,当然我们愿意提供自己的观点。但是更多还是要由当地主管机构来研究怎样应对这个问题。

  张晓刚:实际上您从事这个业务有25年的时间了,您对未来有什么展望,也就是说金融、科技或者人工智能,是不是会对做市商业务的未来带来影响呢,你能否介绍一下未来的趋势?

  Jerome Guerville:我们在考虑未来之前要回顾一下历史,做市商或者高频交易商在10年前快速出现。那个时候他们有很高的利润,但是我们在媒体上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报道:就是当市场变得也越来越高效的时候,赚钱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说保证金不足,就需要强行的平仓。实际上从做市商盈利能力上看,从2008年、2009年以来一直是在下降的,现在做市商已经在成熟度方面非常的专业化了。而且,做市商一定要有国际的业务网络。在过去5-6年,做市商这块人员扩充也非常快速,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趋势。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合规,我们现在看到有一些小的做市商,他们在合规方面比较宽松,因为,他们和这些大的投行或者大的做市商相比,他们就算损失也损失不了太多,所以他们对合规方面就比较松。现市场上应用的模型都已经是非常复杂的了。目前做市商作用性非常重要,而且他们需要更加成熟,更加熟练,要更好地运用资源。以前就是花钱,砸钱就可以了,现在不是这样了,因为现在这个市场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张晓刚:Wouter,澳帝桦在很多市场都在积极进行交易,对于程序交易或者算法交易等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吗?对于CFTC来说,好像有关于程序交易或者算法交易方面的监管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于做市商会有什么影响呢?如果你们也运动高频交易的话。

  Wouter Stinis:我想作为做市商,我们使用科技,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在追求技术方面并不是单纯的追求技术,我们是需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经济基本面,所以我们把技术看作是对我们运营的一种提升。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科技工具。因此,这就是我认为的科技对我们做市商的意义。

  张晓刚:刚才几位来自境外成熟的,非常有经验的做市商代表跟我们分享一了他们作为做一个市商给市场提供的功能,包括清算方面,以及风控方面怎样做好风险控制,怎样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供更好的资金效率,从而能够让做市商更好发挥职能能。这也是境内参与者一直困惑的。刚才几位嘉宾的探讨,对未来境内做市的发展有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另外,霍总尽管觉得目前市场规模比较小,起步时间比较短,但是未来潜力非常大,是值得从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做好业务并加大投入的。同时提出希望交易所能够推动各项业务在中国更好地落地,在这一块上海证券交易所、三家商品交易所都已经做了很好的前期探索,下一步包括中金所、深交所等都会把期权作为很重要的领域,我们也在积极准备指数期权以及之前提到的除了ETF之外的个股期权等更多的产品。

(责任编辑:陈姗 HF072)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zhengquan/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