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下称中煤协)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报会。记者在会上获悉,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同煤集团、兖矿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等11家大型动力煤企业联合发起倡议,保证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煤炭稳定供应,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倡议书称,为应对迎峰度冬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倡议超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对传统供应偏紧地区,要优先安排资源等。
倡议书表示,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产能减量置换、调峰与应急产能储备、最低最高库存、平抑价格异常波动等制度,确保煤价保持在绿色区间中运行。
此外,这11家动力煤企业称,要坚守“基础价+浮动价”的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已经签订的三年中长期合同要严格履行,尽早开展2020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多签、签实中长期合同。
“今年市场供应总体宽松,国内产量加上进口量,大于煤炭消费量,前十个月的中长期合同的履约率在90%以上。”中煤协新闻发言人张宏在会上表示,预计明年供需相对平稳,不会出现较大起伏。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自当年起,三至五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今年是国家提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第四个年头。张宏在会上表示,目前看,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已取得多项成果。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8年底,煤炭行业累计化解过剩产能8.1亿吨。
张宏指出,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市场供需已从2012至2015年的严重供大于求,到近几年实现基本供需平衡。
与此同时,煤炭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据张宏介绍,目前全国煤矿数量已从2015年底的1.2万多处,减少到0.56万多处。
大型现代化煤矿的比重也得到大幅提升。经中煤协简单统计,全国大型煤矿产量目前已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八成。
“过去主要是中小煤矿为主,安全事故频出,现在大型现代化煤矿居多,通过智能化开采,安全生产情况得到改善。”张宏表示,截至10月底,今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260多人,较去年下降21.92%,目前百万吨死亡率0.09%,接近发达国家的标准。
近三年来,煤炭价格一直保持在绿色区间,尤其是中长期合同价格。
“中长期合同价格一直稳定在550元-570元/吨间浮动,非中长合同价(市场价)最高达600元/吨,最低为500元/吨。”张宏称,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建立起的中长期合同制度,以及“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
张宏表示,这两项机制已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并有意在相关行业推行。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165亿元,同比下降3.2%。
对比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仅实现441亿元,大部分企业为亏损状态。
- 理财排名
- 贵金属排名
- 证券排名
- 股票排名
- 原油排名
- 贷款排名
-
巴厘岛每天清理百吨垃圾
-
采冰人日采冰90吨
-
机器人已经进入这些行业抢饭碗了
-
史上最贵!这座庄园挂牌2.5亿美元出售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