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的2009:一个抉择带来的变局【多图】

张近东的2009:一个抉择带来的变局

“苏宁的成功转型证明,线上线下并非不能相融,反而会互相带动、互相支撑。苏宁已经走在了‘云’端,但仍能脚踏实地。像孙悟空一样,既能‘腾云驾雾’,又可‘钻’进消费者心里”,作为中国商业零售变革中的新生主导力量,和促进消费升级、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积极参与者,苏宁智慧零售被给予了这样的赞扬和期许。

随着智慧零售的大放异彩,张近东的苏宁再次迎来高光时刻。而若要追寻此刻所获荣光的肇端,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追溯到2009年:张近东摁下苏宁第二次转型的按钮,开启整个企业的互联网化。

2009,中国商业社会的分水岭

2009年,中国商界发生了一些事情,无意中为今天的中国互联网甚至整个商界奠定了基础:阿里的张勇去北京出差,几个同事在他的办公室吃着他的零食想出一个活动方案:全部打5折,全国包邮,双十一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饭否关停,王兴转身投入生活服务领域,随后创立了美团;新浪推出了微博测试版,这让马化腾非常紧张,悄悄在腾讯内部进行了多个项目,最终张小龙的微信上线;离开了金山的雷军开始和林斌频繁接触,两人就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在盘谷大厦进行深入探讨,2年后,第一代小米手机正式发布。

那一年,对于植根于零售业的苏宁来说,这也是关键的一年。

从1999年到2009年,张近东带领苏宁通过“横向扩张和纵向渗透”战略完成国有化,成为2009年中国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然而,在移动互联网出现后,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发展迅速,实体零售店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苏宁在线下的影响非常大,也非常激烈。

面对移动互联网,对于已经占据线下零售市场的苏宁而言,“转型”是张近东生活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俗话说,船很难转身。苏宁的大型企业如何转型并转向何方?过去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也没有任何案例需要借鉴,张近东再次陷入冥想。

拥有20多年零售服务经验的张近东发现,虽然纯电子商务平台很方便,但与实体相比却有缺点。不能体验衣服的质地和彩色电视的视觉效果,导致产品性能的显示不足和商业信息不对称。为满足消费者对立体购物的需求,不可能为商家提供全面服务,培育品牌。

“沃尔玛+亚马逊”的线上和线下O2O集成开发模式是张近东给出的答案。他认为零售企业的未来,不仅仅是在线,不仅是在线,而且是线上线下O2O模式的完美融合。2016年,面对在线流量的有限发展,线上线下O2O集成开发模式逐渐证明了其不可阻挡的趋势。该行业开始争夺“双线”发展的布局,并曾一度成为行业。苏宁被质疑为“互搏”,已经从传统的家电零售商发展成为在线和离线整合的“生活服务商”。

现在,回顾2009年,张近东的触摸网为今天的整个零售业务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

苏宁触网 零售行业向智慧转变

2011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同年,张近东在未来十年提出了“科技苏宁,智能服务”的发展战略。2013年,苏宁实施“线上线下同价”战略,推出开放平台,探索建立新的互联网商店。

截至2017年,苏宁探索了“一体两翼三云四端”的智能零售发展模式,即苏宁一直坚持零售业的坚定性,离线建立智能门店,开发在线开放平台,依靠物流云,数据云,金融云实现商品资源价值的共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通过店面,移动终端,计算机,家庭服务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共享资本资源。

智能零售的核心是场景的互连,关注商品和服务,围绕经验和效率循环生产关系,重塑零售场景,引领商业零售的转型。

在现场,苏宁智慧零售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将服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展示了苏宁易购广场,苏宁店,苏宁极地,苏宁红孩子等线下商店,人工智能,大数据,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和交互技术等技术增强了场景的互动体验,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此外,通过零售云项目,苏宁向县乡的传统零售业主出口智能零售能力和资源,帮助数千名乡镇企业家致富。目前,苏宁县城店已有4000多家店铺,带动就业岗位2万个。苏宁智能零售正在以多种业务形式部署,拥有完整的客户群和全面的创新零售业务模式,以改变中国业务。

在过去的10年里,张近东的创新产品管理模式和用户服务方法,如亚马逊河中的蝴蝶,给零售业带来了强大的龙卷风,逐渐改变了购物方式,支付方式和消费者体验。

他多次站在企业转型的岔路口,张近东在准确预测行业趋势的基础上,将中国的零售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张近东希望通过智慧零售赋权产业促进零售和消费的发展,帮助全社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qiancaimi.cn/caixun/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