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相信很多人都做过各种发财的梦,并且有不少人还付诸了行动,比如炒股、买彩票、炒房等等,但最终结果好像都挺惨,不仅没发财,还亏了不少。以至于有人说,2018年,啥都不做,才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但人自出生开始,便离不开钱,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哪样能少得了它,所以,啥都不做,只会让你手里钱越来越少。想要增值赚钱补贴家用?那就一定要学会家庭理财。
何为家庭理财?
说到理财,很多人都会将它和投资混为一谈,其实,“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一门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
家庭理财,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好家里面的钱,包括生活支出、子女教育经费、养老费用、储蓄等等,只有把这些钱合理的安排好,才能让钱生钱,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家庭理财并不是单纯的投资,它得根据家庭的收入情况、资产现状、负债状况等数据,在充分考虑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进行资产配置,最终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转移财富的目的。
家庭理财有哪些误区?
很多家庭,虽然知道家庭理财的重要性,但因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规划能力,导致其出现了许多误区,结果不仅没有保值增值,反而还亏钱了。因此,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储蓄比例过高
大家挣的都是血汗钱,导致很多人比较保守,在理财方面不敢尝试新的方式,使得银行存款储蓄成了他们的重仓区。
但在如今这个负利率、高通胀的时代,我们存银行的钱增值空间太小,永远跑不过通货膨胀率,何谈资产保值、增值呢?
误区二:只重短期效益
在家庭理财中,很多人喜欢跟风,今天看到被人炒股赚得多,就要大把的钱砸到股市中去,明天看到人家炒币赚得盆满钵满,又跟着投入到币圈中去,就想着一夜暴富,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能暴富,反而倾家荡产。
家庭理财本就是一门长期规划的技术活,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是大忌,短期炒股或币圈投资这些都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出现亏损的概率极高,一定要谨慎选择。相反,选择一个风险相对没有那么高,收益也还可以的理财产品,比如像金陵金服这样的靠谱的P2P平台,长期投资下去,你取得收益会是你短期投资的几十倍都有可能。
误区三:过分追求多元化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在理财当中最为常见,很多人奉为圭臬,于是就什么理财产品都买一点,保险、基金、债券、股票、数字币等等都买了,以为这就是投资的多元化。
理财确实需要多元化,但不能过分追求,更不应瞎买一通,当你把资金过多地分散到不同领域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理你的每一项投资了,分心乏力,最后一样亏损。
误区四:投资收益波动太大
这个可能是家庭理财中常有的现象,要不就是狠赚一笔,要不就是损失惨重。
可是,常见并不代表正常,我们投资理财的目的是让财富稳步增值,而收益波动太大,除了造成人心惶惶,并没有其他益处。当你发现自己的投资收益波动过大,那90%以上的可能是你的资产配置出了问题,高风险投资比例过大。
家庭理财究竟该怎么理?
1、财产分类
家庭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财产进行分类。具体来说,可以把自己的财产分成股票、债券、现金和不动产四部分,这样能减少风险、增加回报。
2、留够家庭备用金
家庭备用金主要用于预防家庭突发事件,要求可以随时支取。这部分资金要求很高的流动性,以保证应急能力。备用金能满足家庭3-6个月的家庭日常开支。持有形式上,除了现金和活期存款,也可以考虑采用货币基金的形式持有。
不要小看这部分备用金,如果备用金不足,会导致家庭尴尬不断。
3、设立理财目标
人生有很多时期,家庭理财亦是如此。如果不设立理财目标,很难将钱用到实处。
家庭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需要考虑结婚、买房及生小孩。选择好生育时间很重要,在怀孕和抚养小孩初期,家庭有大笔支出,必须要有充分的经济准备。
家庭成长时期,在这一阶段里,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此时,家庭收入水平已经可以达到一定程度,但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家庭负担——小孩教育和老人赡养。
家庭成熟期,人到中年,重点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这一阶段家庭经济状况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积累丰富的退休金。
4、制定投资计划
可以把资金分为两类:第一类如买房、买车、结婚、生育、教育、养老等有明确支出去向的资金。第二类为无明确支出去向的资金节余。
这两类资金可承担风险的能力是不同的,第一类资金不要用于股票等风险较高的投资,主要选择银行存款或者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
第二类资金,可以根据风险偏好来选择适合的产品。比如股票、偏股型基金、信托、资管等产品。
5、购买保险
保险是现代生活重要的避险工具,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它,适当购买保险能给家庭一份保障。比如,一旦你生病,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医疗保险可以保证你不至于花掉自己全部的收入。
所以,保险一定要买,至于具体买多少,一般来说,建议占家庭收入的10%~15%,但具体还是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来决定。
家庭理财是门技术活,学会上面这些技巧,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收入、风险偏好等等,对症下药,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