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南京明城墙挂春联,南京在650余岁明城墙中华门城门举行挂春联仪式,同时邀请了150位书法名家和400位青少年走上明城墙,一同书写新年春联和“福字”,免费送给市民。
据悉,南京的中山门、玄武门、解放门、太平门、标营门、武定门、集庆门、清凉门、仪凤门、挹江门、神策门等明城墙城门将在春节前陆续挂上春联。
作为市民代表之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刘来盘获赠了书法大家尉天池亲笔书写的春联:“钟阜春风听燕语,梅花气派点龙睛”。这位“宁聚计划”凝聚的新市民,高兴地在朋友圈晒出照片:“最好的新年礼物,谢谢!”
“这是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不仅仅是春联,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刘来盘告诉记者,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将传统习俗和书法艺术结合起来,既烘托了新春佳节的节日气氛,又展现了南京的人文精神,“南京城里,各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越来越多,年味越来越浓,作为一名新市民,感觉很幸福。”
身穿大红色汉服、头发绑成两个小鬏鬏,锁金新村第一小学的李语乔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她和同学们在城墙上来回奔跑,帮书法家给市民发放春联和“福”字。“春联是要有对仗的,今天看着书法家们写了那么多春联,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佳句。”李语乔说。
赤壁路小学的刘凯宁和王世楠不仅帮忙送春联,还自己动笔写起了“福”字,小小年纪已经颇有功底,他们的作品也被不少市民开开心心带回了家。
临近中午,活动结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康乐洗完了笔,收拾了桌子,抬头却又对上几道渴望的目光——来迟了的几位市民有些着急地问:“还有春联吗?还能写‘福’字吗?”
“有有有,你们想写什么?”杨康乐重新摆起笔墨,一一满足市民的需求。吹着冷风写了一上午,手都快冻僵了,杨康乐却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优秀传统文化用什么传承?当然是用汉字。今天这个活动是用文化来装扮中华门城堡,在几百年历史的明城墙上,写我们中国传统的春联,再合适不过了。书法家要用手中的笔,把南京书写得更美好、讴歌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