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时代 2亿租房人群成为启动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多图)

"中国房地产进入全流通时代,未来市场活力来自于,2亿租房人口向购房人群转换和85%拥有自住房的城市人口换房带来的市场循环。其中,租房人群是否接盘是房地产市场繁荣启动的关键。"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12月27日在贝壳思享会上表示。

简单的说,就是当购房者首次置业需求释放,租房人群加杠杆进入买房市场后,带动后续连锁的多位业主换房,推动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租房市场联动,开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流通时代。

房价上涨幅度取决于需求释放节奏

当市场完全被打通进入联动效应后,购房需求释放的时机与节奏对房价影响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全流通市场下房地产交易量趋于稳态。贝壳研究院方面称,中国平均1000人中约有15到20个人会进入买房市场,成为一个均衡值,而如何让这15到20个买房需求释放,带来的效应完全不一样。决定房价的并非总量,而是需求释放的节奏。

杨现领抛出全流通时代的乘数效应概念。举例来看,假设100位租客进入买房市场,50%的租客购买新房一次性结束交易,另外50位租客购买二手房,在投资渠道有限情况下假定50位业主均以换房为目的,以同样概率50%换房者购买新房,另外25位购买二手房,由此产生连锁交易,如此触发更多循环交易。

据贝壳研究院测算,大连、成都、重庆等城市循环交易约在2-3次,一线城市循环交易约在5-6次。如果100位购房者进入市场触发3次交易,那么最终带来的累积交易量为175次,交易乘数则为1.75,形成全流通时代的购房乘数效应。这样看来,初始交易进入二手房的比例越高、连锁交易的次数越高,乘数效应越大。

杨现领分析,交易乘数机制下,可能会集中放大或缩小市场购房需求,造成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调控政策改变预期和节奏,在正反馈时期交易会集中上扬,负反馈时期交易会集中撤退,冷热之间转换非常快。"

例如,在上一轮周期中,换房成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大面积的以房换房造成在杠杆率不明显增长的情况下,需求释放带来住房价格短期内快速攀升,造成房价涨幅远远超出正常范围。从过去三年北京楼市换房带来房价飞涨,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稳定房价不仅仅是要实现供求关系的总量平衡,更要管理好预期,避免需求的集中释放。杨现领称,全流通时代市场具有内在机制,但调控政策对市场起到的效应更强。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应该着眼于稳定预期,区分不同城市、不同交易结构下的房价决定因素,并因此制定交易策略和业务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方差"。

房价上涨持续性取决于年轻人"上车"

房价上涨的幅度取决于需求释放节奏,而房价上涨的持续性则取决于城市年轻人的多寡。

只有具有购买力的年轻人进入买房市场,才能带动二手房业主的换房需求,引发乘数效应。即在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中,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节奏开启按钮在于租房人群是否入场,年轻的租房客成为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

"人口总量大增速快,年轻人居多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问题相对较小。相反,人口总量小增速慢,甚至是人口负增长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就会存在问题。"杨现领表示,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主要取决于首次置业人群的支付能力,即现金储备能力和加杠杆能力。

以深圳为例,不同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深圳是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城市,城市住房租赁人口占比高达60%,由此看来,从租赁人群转化为业主的潜力较大,促成首次置业的占比较高。

同时,不同的"上车"门槛决定年轻人的置业购买力。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深圳低价位房源套均价格约在200万元;上海房价在连跌18个月后入市门槛较低,不过,上海是全流通框架下的连环交易持续性较强,一旦有人买二手房,整个循环就可以打通;北京则呈现出房屋总价越低贷款比例越高的情况。

"要推动一线城市年轻人‘上车’,需要放松贷款,在首付和利率上给予支持。"杨现领说,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年轻人群买房承担的后续压力较大,总体风险也相对较大。所以,深圳楼市的风险要远远超过其他一线城市,原因就在于市场起伏集中于杠杆率升降。

总的来说,"一个城市没有年轻人,它的房地产市场动力就会非常有限。"杨现领总结。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chanye/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