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共享充电宝遍地开花行业洗牌头部企业浮现
2018年,共享领域的很多产品遭遇了"寒流",因押金、融资、场景、后期服务管理等问题陷入了焦灼状态。在此期间,共享充电宝却迅速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布点,入驻场景越来越多,三四线城市也随处可见。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究竟怎么样呢?会不会昙花一现?
黄先生约了朋友吃饭,等待间隙,他拿起手机玩了几局游戏,又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给手机续航。在他看来,共享充电宝十分方便,随借随用增加了很多安全感。
深圳市民黄先生:因为现在手机可以取代很多东西,出行、付钱什么都用手机,所以说手机比较重要。充电宝保证一种安全感,手机有电就感觉外出也不会怕遇到什么事。我现在办的会员,它是五个小时之内免费,一个月十块钱,如果不办会员的话可能一个月就几十块。
通过微信或支付宝进行扫码,支付押金或通过信用积分,即可借到一个充电宝,每小时收费多数只要一块钱,每天十元封顶。便宜的价格、便捷的操作,以及几乎随处可见的设备让共享充电宝备受欢迎,这也改变了很多市民的充电习惯。
深圳市民林先生:最开始一出我就用了,一个是自己带个充电宝出去很麻烦,而且你要背个包,放进去又占空间,我觉得还是不错。两块钱一个钟头,挺赚的,而且它提供了很多线给你,好像三种线。
商场、餐馆、机场、车站、医院等是共享充电宝铺设最为密集的应用场景,而从营收情况来看,酒吧、KTV中的产品使用频次最高。
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经理张奎:我们有的一家酒吧,一晚上可以达到几千租金流水,最多的时候甚至将近破一万,就一晚上的流水。平均时长一般都三个小时,最长的可能都用好几天。
目前来讲,充电宝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充电租金收入,二是广告收入。企业告诉记者,长期来看广告的想象空间必然更大,但目前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于租金,这倒让他们觉得,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本质上已经成了。
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顺:一个充电宝一天如果能被借一次,我们认为这个商业模型就能够成立,最少一次的收费金额大概是三块钱左右,一年从充电宝上的收入可能到一千块钱。我们去除所有的费用来看,肯定是远远不到这一千块钱的。从充电宝的特性来看,它是根据它的充放电次数来的,我们认为说两三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行业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最为常见的,主要有街电、来电、怪兽、云充吧以及小电五个品牌的充电宝。这些企业大多从2015年开始布局,但最受关注还是从2017年开始。行业内最多曾出现几十家企业争相布局,融资数十亿。但在2018年,资本却纷纷掉头而去,洗牌成了大多数共享行业的常态,共享充电宝也不例外。
深圳市来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炳松:2018年是不太看好、遇冷的一年。在共享经济上都出现了滑铁卢似的断崖式下滑,大家对共享经济,一听到共享可能资本扭头就走了,不再谈了。
天眼查数据显示,街电、来电、小电等企业的最后一笔融资都停滞在了2018年上半年。但从企业运营情况来看,市场扩张目前仍在进行,很多企业都实现了盈亏平衡,还有了较为稳定的盈余。一些企业认为,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共享充电宝和其它共享经济产品的区别。
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顺:充电宝我们理解它是一个叫小频刚需场景,它跟其它场景是不太一样的。打个比方,你骑自行车是有很多可替代的,你可以走路、打车等一系列的。但是充电宝的需求在于,当我手机没有电的时候,我的焦虑感是最重要的,我可能哪怕多走点路,我也一定要找到一个充电宝去充电。
共享充电宝专利纠纷不断是是非非众说纷纭
虽说现在行业整体的发展看起来还不错,但其实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之间一直纷争不断。从圈地之争到专利诉讼,几家头部企业不仅对簿公堂还打起了口水战,究竟怎么回事儿呢?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投放数量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抢地盘直接加剧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恶意破坏暴力拆除的消息多次传出。与此同时,各大充电宝公司之间还屡次因为专利问题对簿公堂。2015年开始,来电科技的袁炳松和团队一起,开始注册共享充电宝相关专利,如今已经累计申请近160项。
深圳市来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炳松:获得专利授权的有80多件,2018年对于来电来说,在专利上也是一个丰硕的成果之年,专利的大年。
袁炳松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中,来电在与街电、友电、云充吧等企业的诉讼中多次胜诉。其中几份判决书中明确表示,要求被告企业立即停止制造、使用相关专利的设备。记者就此询问了几家被告企业,他们均表示已经对相关产品进行升级,也对来电进行了经济赔偿,共计人民币300万左右。但对来电的做法,他们很不认同。
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经理张奎:现在我们设备都已经下线了,他起诉的那些设备我们都已经停止了,我们用的都是现在最新的设备。
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顺:专利这方面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方面,而不应该成为一种为了因为市场地位,或者是因为别的竞争压力变成因为专利而专利,做这个事就很奇怪了。
"为告而告",是几家充电宝企业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内容。此前,街电CEO原源还曾在朋友圈中专门喊话,直呼来电的专利为"花瓶专利",街电产品升级后已与相关专利无关,同时还表示来电曾就此向街电"勒索8个亿"。来电CMO任牧当晚立即做出回应,称原源 "负隅顽抗、靠抄袭盗版产品抢占市场"。
深圳市来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炳松:这个专利是不是核心的,要经过司法的确认。专利有没有价值,也是要经过司法确认的,并不是它说是花拳绣腿就是花拳绣腿。
而就在本周,网络上又流传着一份最新的判处书,由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签署。判处书要求,街电向来电赔偿经济损失共3000万元,这也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最重的一次处罚。对此,街电方面已经提出上诉。有律师告诉记者,涉及到专利侵权的案件,被告方有权向国家专利局复审委员提出专利无效审查申请,如若专利无效,企业可继续使用相关产品。但如果专利被认定有效,且最终被判侵权成立,则专利实施企业将要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此时最好能通过与专利权人协商,支付许可费后继续有偿使用该专利。支付专利许可费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宇光:你实施这个专利,你要向我交多少钱,这个许可费可以按照你的销量,每卖一个产品大概给我多少钱的许可费,通过这种方式,这叫专利的实施许可授权。在国际上这是一个通行的做法。
对于专利问题,街电进行了回击。街电董事长陈欧发布微博称,来电产品涉嫌侵权苹果专利,使用未经苹果MFI授权的盗版接头。公司副总裁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街电是唯一一家使用MFI授权接头的共享充电宝企业。
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顺:最重要的是苹果对所有的非认证的设备进行充电的话,涉及到的设备的问题,苹果将不会负责保修。用户的安全、设备的安全和用户的体验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同时我们会认为苹果也不会持续坐视,或者忽视这种设备的损坏和用户的体验。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MFI为苹果公司对其授权配件厂商生产的外置配件的一种标识使用许可。门槛相对较高,如果使用已授权接头,每个充电宝的生产成本将会增加十多块民币,这也是很多企业没有选择的最重要原因,但从本质上来讲,MFI接头的品质得到苹果认证,是一种产品质量保证。如果企业选用对产品质量安全有利,可以降低一定运营风险。但如未经苹果许可而使用其认证标志,则有侵权风险,一旦苹果维权,则产品可能会造成一些共享充电宝产品的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宇光:对于这些相关的产品的生产厂家来讲,不管你是否愿意参加苹果认证,但是有一点你要先保证自己的产品的质量安全。不要造成意外的人身财产的损失或者伤害,这应该是个底线。
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企业间的专利之争尚未平息,部分诉讼还在进行中,是否会影响行业格局也有待观察。但对于2019年的行业发展,品牌之间正在商讨,争取达成共识,共享充电宝行业或将步入新的竞争阶段。
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顺:我们觉得2019年会有一定的合并和整合,市场可能会更加聚焦到头部。
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经理张奎:最后的结果应该都会以并购的形式来结束共享充电宝这场战役。
押金触动用户敏感神经资金管理问题悬而未决
提到共享经济,很多人就免不了想到押金,那么共享充电宝的押金目前如何处理?企业又有何打算呢?
共享充电宝主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两种方式租借,通过支付宝租借的用户如果芝麻信用达到600分以上,即可实现大部分共享充电宝的免押金租借。
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顺:支付宝的免押订单和笔数也是最高的,目前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样子。
通过微信租用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一般需要缴纳不超过100元的押金,企业告诉记者,部分用户会在使用后立即将押金取出,因此押金的留存比例相对较小。
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经理张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那个免押金的,一般就是微信有押金,微信的话就是99块钱的押金。
深圳市来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炳松:我们免押金的信用订单超过75% ,也意味着微信的订单用户不到25%,在这不到25%的用户当中,用户使用完了之后再去提现的比例,大概是在90%到92%,也就剩下大概就是25%的8%。
对于存量押金的具体数额,一些企业明确向记者表示目前不便透露。记者按照企业提到的1亿用户粗略计算,一些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留存押金数额至少几千万,多则过亿,而这些钱目前基本均由企业自行管理。
深圳市来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炳松:在3000万左右,这个是在我们平台上的。
事实上,业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押金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共享经济被热议的几年间,就曾有多家充电宝企业被爆押金问题,来电等还被曝出押金退还猫腻。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宇光:许多提供共享产品的企业把收押金当作了一个吸金的资金池,这个钱对个人来说不多,但是数量一大以后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就可能会挪用这个钱再去进一步扩张。它扩张成功了行,扩张失败了这个钱没了,你的押金怎么退?
对此,一些企业表示,公司已上线押金自动退款功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业内对于押金安全的担忧依然存在。目前我国在立法层面尚没有明确规定,但为了降低爆雷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企业在第三方托管押金不失为较好的解决方案。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宇光:像前面的共享单车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建议对押金这一块还是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的监管的制度。比如说像我们传统金融产品里边,一些保管押金或者保证金的做法 就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