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图)

1月18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了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会上发布了《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科技赋能 消费金融公司"瞄准"细分消费场景

报告指出,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些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因此,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

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其中,买家电占比为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

在科技的支撑下,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未来,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将通过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较早成立的持牌公司模式趋于成熟

报告加总"普"和"惠"值得出普惠金融的衡量度,结果显示,这一指标综合排名前五名的机构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农业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报告认为,较早成立的消费金融主体的业务模式正日臻成熟。

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这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的主要出资代表是传统商业银行。与此同时,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以及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

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方面,业内专家认为,要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有专家认为,应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将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当作服务对象;同时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此外,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个人征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chanye/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