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春节档票房创纪录,但市场对今年春节档的表现并不满意。从数据来看,累计总票房58亿元,而此前业内人士的预期是70亿元,春节档观影人次1.3亿人,较去年同比大幅下跌超10%。机构研报称,受影视行业监管风暴影响,电影行业进入产能收缩期,比起票房增速下降更严重的,是未来可能会面临无片上影的局面。
票房创纪录的同时,观影人次却在下降。此外,备案拍摄的电影数量也在锐减。
2019年的春节档,中国电影总票房定格在58.4亿元,刷新了2018年春节档57.51亿元的票房记录。然而,助推票房再创新高的并非观影人次增加,而是春节档的"高票价"。
猫眼专业版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档观影人次12980.9万人,较去年同比下降超10%;2019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为41.5元,较去年同比上涨超过10%。
节后两个交易日,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似乎在表明市场对今年春节档票房表现的"不甚满意"。
影视股不买账 节后表现平淡
相比票房创新高,资本市场上影视股的表现可谓"不尽人意"。
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在三大股指全线上涨的情况下,影视指数小幅收涨1.31%,盘中却一度跳水下跌,新文化、横店影视盘中跌逾9%,分别收跌7.35%、6.45%;光线传媒盘中跌逾8%,收跌4.51%;金逸影视盘中跌逾7%,收跌4.74%。
押中了春节档爆款《流浪地球》的北京文化昨日虽然涨停,盘中却一度被砸开。
同样押中了《流浪地球》的中国电影昨日高开低走,最终收涨2.74%。
再来看今日,主要大盘指数是这样的:
大部分影视股却是这样的:
2019春节档:票房微涨,观影人次大幅下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尽管春节档票房创纪录,但市场对春节档的表现并不满意。
从2019年春节档数据来看,累计总票房58.4亿元,较去年同比微增1.5%,此前,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春节档的预期是70亿元。
从单日票房来看,仅大年初一票房超去年同期。大年初一(2 月 5 日)单日综合票房达到 14.4 亿,创下单日票房新高点,但从大年初二起票房回落,单日票房均低于去年同期。
对于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表现平淡,国信证券认为,一方面,低线城市影院渠道建设趋于饱和,三四线"小镇青年"人口覆盖红利趋减,"票房下沉"逐渐趋于停滞,2018年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首度出现"0 增长";同时,票价增长对低线城市观影需求也产生较大抑制作用,2019 年春节档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首度出现下降,整体市场日均观影人次下降显著。另一方面,2018年档期影片口碑反转影响下,基数较高。
2019年春节档观影人次1.3亿人,较去年同比大幅下跌超10%。
对于观影人次减少,国盛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一线城市未因票价上涨而降低观影人次,说明观影习惯高度成熟,对票价不敏感,但其余城市观影频次较低、对电影票价格敏感性更高,当票价大幅上涨时,观影人次下滑幅度较大。
票价的上涨是今年春节档票房较去年微涨的主要原因,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期间平均票价为41.5元,较去年的37.6元上涨超10%。
对于票价大幅上涨的原因,国盛证券认为主要有4点:
1.票补逐步取消,票务平台服务费有所提升。2.影院为提升单银幕产出有提价动力,低线城市影院数较少便于联合提价。3.从历史经验来看,春节档观影需求较其他时段更强,影院经营方根据历史经验提升票价。4.春节档电影阵容强大期待值较高。2019年春节档上映影片数量较往年更多,且导演及演员阵容强大,周星驰、成龙、宁浩、沈腾、黄渤、韩寒纷纷加盟春节档影片,众星云集的春节档增加了提价的筹码。
备案电影数量锐减 电影行业进入产能收缩期
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7月以来,电影剧本备案、立项数量锐减。
去年5月底,崔永元通过微博曝光影视明星阴阳合同,引发了影视圈的大震荡。
2018年6月27日,针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的问题,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并划定了"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40%"的政策红线。随后,影视行业内部也发起了自治行动,包括主流视频网站、影视制作公司以及行业协会在内的诸多影视从业方,发布了一系列声明与倡议,抵制不合理片酬与行业不正之风。
2018年10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10月开始,到2019年7月底前结束,按照自查自纠、督促纠正、重点检查、总结完善等步骤,逐步推进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
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受影视行业监管风暴影响,电影行业进入产能收缩期,预计将对 2019、2020 年国产影片供给产生一定影响。
PS:比起票房增速下降更严重的,是未来可能会面临无片上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