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衡药业“买买买”后遗症凸显,2018年净利润同比降近六成[多图]

2月26日,誉衡药业(002437.SZ)披露年度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84亿元,同比增长80.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59%。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于三季报发布之时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 3.10亿元-3.56亿元,变动幅度为0.00%~15.00%,处于同比增长态势,但此后又于2019年1月30日进行了修正,结果出现同比大幅下降。

对比营收与净利的数据,誉衡药业2018年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净利大幅下滑,誉衡药业表示,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此前并购的部分企业2018年利润有所下降,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对上述企业商誉计提了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

具体来看,2014年,公司收购上海华拓和南京万川产生的商誉合计为16.53亿元;2015年,公司以现金收购普德药业100%股份,形成商誉16.39亿元。而普德药业商誉所在的资产组与上海华拓和南京万川商誉所在的资产组组合,2018年实现的息税前利润分别为1.12亿元和1.86亿元,均低于被收购时的盈利预测金额。

此外,公司还对应收款项、存货等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据悉,上述减值预计总金额为3.80亿元。

该公司官网显示,誉衡药业是一家以制药业务为核心,涵盖科研、生产、营销等领域的企业,于2010年6月挂牌深交所。通过多年的产品引进、合作开发、投资并购等举措,公司的产品已覆盖骨骼肌肉领域、糖尿病领域、心脑血管领域、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电解质等多个领域。

蓝鲸产经记者梳理发现,誉衡药业能够如此丰富的产品覆盖,与其自上市以来施行的"买买买"策略有很大关系。

2012年8月,誉衡药业斥资2.1亿元收购哈尔滨蒲公英药业;2013年11月,公司又以6.98亿元收购上海华拓;2014年12月,以23.9亿元收购山西普德药业;2015年4月,收购湖北多瑞药业;2017年12月,拟以16亿元收购上海瑾呈70%的股份。据不完全统计,誉衡药业上市以来,共实施资本并购案27宗,其中成功完成并购14宗,涉及并购金额约129亿元。

然而,在疯狂的并购后,后遗症逐渐暴露,业绩暴跌、负债率高企、商誉暴雷。公司经营情况自2017年开始恶化,在整体营收变化无几的情况下,其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净额都同比急剧下滑。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全年实现总营收30.42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6.43%。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同比急剧上升。

为解决"虚胖"后遗症,公司不得不对此前收购的资产进行处理。此外,自2017年以来,公司进一步明确将生物药和慢病作为战略布局重点,集中资源加快生物药、慢病领域布局。而相关不匹配的医药资产被剥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2018年2月,誉衡药业拟以不低于55亿元的价格,将旗下子公司上海华拓、西藏阳光、普德药业100%股权出售给力鼎资本。后因双方未就交易的对价、支付进度等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交易与2018年9月告吹。此外,公司拟收购合肥天麦生物科技不低于35%的可转让无负担股权的交易也在推进两个月后被终止。

誉衡药业表示,公司营销转型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渠道产品销售库存,业务逐渐向县域级等终端市场下沉;公司慢病战略转型初见成效。然而,从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看,其向生物药、慢病领域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蓝鲸产经 吴锐wurui@lanjinger.com)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chanye/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