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受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的影响,集合资管产品存续规模持续下降,根据中基协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末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集合资管合计规模为3.28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98万亿元;产品备案方面,2018年10月《资管细则》降低固收类产品准入门槛后,产品备案数量和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12月份共备案集合资管产品221款,较上月增加77款,设立规模433.32亿元,较上月增长58.91亿元。降准实施后,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利率下行,集合资管产品的收益也相应下降。
设立科创板利好基金子公司
用益信托《2019年1月集合资管产品统计报告》显示,1月共有14家基金子公司发行产品48款,环比减少5款,发行规模为76.78亿元,环比下降12.09%。在资管新规和证监会发布的细则等政策影响下,2018年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大幅缩水,较2017年末下降比例达到28%;在此背景下,基金子公司的回报率一降再降,部分实力不够的基金子公司,其母公司已经流露出退出的想法。
目前基金子公司成立产品主要投向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及其他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投资方式以权益投资为主。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股权投资类产品完善资金退出渠道,加快收益兑现节奏意义重大,随着股权投资产品的增加,股权投资方式占比也将上升。据悉,近两个月发行的股权类产品有所增加,随着更多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基金子公司该类产品的发行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从成立情况来看,1月份基金子公司共有16款产品募集资金规模超过3亿元,其中招商财富和嘉实资本各有6款,导致成立产品平均规模大幅上升,据统计,1月基金子公司成立产品的平均规模为2.18亿元,较上月增加0.91亿元。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1月产品发行规模和成立规模排在首位的均为嘉实资本,招商财富本月产品发行规模为19.62亿元,市场占比达25.55%,产品成立规模为33.31亿元,市场占比达30.56%。近年来,嘉实资本凭借成熟的投研体系以及逐渐完善的产品线,不断为投资者创造稳健业绩,实现了规模与业绩的良性增长。
本月市场参与机构数量有所回升,但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本月成立市场前五名市场份额达87.72%。从产品收益率来看,本月发行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环比大幅下降,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1月发行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8%,较上月下降0.36个百分点。
其他资管市场也尚未回热
根据中基协的备案数据显示,1月券商集合资管产品成立数量88款,较上月减少34款,募集资金148.25亿元,较上月下降105.39亿元,其中2018年11月和12月产品成立规模较高的原因是券商纾困民企资管计划集中成立。资管新规发布后,券商集合资管计划投资非标类资产受到严格限制,1月份央行实施降准后,市场流动性充裕,债券收益率下降较多,资产供给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据中基协的备案数据显示,1月期货集合资管产品成立数量为18款,较上月增加4款,成立规模为10.22亿元,较上月增长6.51亿元。2018年10月发布的《资管细则》将期货集合资管产品的设立门槛由200万提高至1000万,使得期货集合资管市场直接跌入谷底,近两个月期货资管市场触底反弹,产品成立数量和规模稳步增长。在非标受限、监管趋严的市场环境下,一些期货公司已将资管业务的触角伸向债券等领域,1月份广发期货、中银国际期货各成立一款固收类产品,这两款产品共募集资金5.42亿元,占本月期货集合资管募资规模的比例超过50%。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1月,415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0041款,发行银行增加7家,理财产品发行量增加1809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1%,较上期下降0.05个百分点。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服务呈现升温之势,继中小银行和股份行推出理财转让后,近日大行也跃跃欲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建行、浦发、兴业、浙商等银行在内的十多家银行均有理财产品转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