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目前科创板已经可以“开门迎客”,只要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准备工作顺利,很快就能上市运作。此外,目前科创板基金的上报工作同样开展迅速。截至3月5日,获受理的科创板基金数量已突破10只,另有超20只已经上报,推进速度超预期。行业专家表示,这批申报的科创版基金中,大概率会有部分基金能拿到首批批文。
基金布局“如火如荼”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3月5日,已有12只科创板基金获得受理。其中,股票型基金有2只,分别为嘉实基金的嘉实科技创新以及鹏华基金的鹏华科技互联网;混合型基金共6只,分别为南方基金、华夏基金、招商基金、中欧基金的南方科技创新、华夏科技创新、招商科技创新、中欧科创先锋,以及万家基金的万家裕惠科技创新和万家裕兴科技创新产品;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共4只,分别为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汇添富基金的富国科技创新、易方达科技创新、工银瑞信科技创新、汇添富科技创新产品。
除了这12只已经受理的科创板基金,还有25只科创板基金已经上报。其中,富国基金、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安基金、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嘉实基金申报的3年封闭运作和工银瑞信基金申报的2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备受关注。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从3年封闭的设计来看,这些基金可能会参与到科创板股票战略配售中去。除了3年封闭运作基金外,万家基金上报的万家科创板、万家科瑞科创板两只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拟采用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形式运作。科创板主题基金数量和类型非常丰富,为后期普通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奠定了基础。
增强A股市场国际竞争力
虽然科创板基金推进工作进展迅速,但业内也有声音认为,在去年“独角兽”基金热度过后,人们对科创板基金的认识需更加理性。“目前来看,科创板基金与‘独角兽’基金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沪上某私募基金投资分析师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独角兽”基金热度过后偃旗息鼓,与该类基金成立后,“独角兽”并没如期到来有莫大关系。而科创板的不确定性因素目前看来非常低,预计很快会有相关企业上市。而且,科创板作为A股改革的“试验田”,虽然在盈利等上市门槛方面有所降低,但预计在信息披露等方面会非常严格。
此外,科创板投资或超出很多现有公募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范围。“科创板的涨跌幅限制进一步扩大等因素对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公募基金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投研能力很强,尤其在资产主动管理方面。不过,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在实践中也会不断提升,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国内机构纷纷“备战”科创板,外资机构同样“摩拳擦掌”。瑞银证券总经理钱于军表示,此次科创板企业试行股票发行上市注册制改革,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改革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会大幅增强A股市场发行上市的国际竞争力。科创板制度能够切实解决某些历史较短,尚未盈利,但有领先技术和前景的优秀企业的融资问题。在上市的平台上,这些企业有了更多选择,“从业务角度看,瑞银将积极参与科创板一二级市场的相关业务。”钱于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