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强企纷纷“抢滩”临港[多图]

  ◆记 者 梁琦

  通讯员 崔宁波 陈晓伟 孙世超

  过去5年,威海市临港区厚植开放动力,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全力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高地。

  一批批欧美日韩等外资强企纷至沓来,进出口贸易一路上扬,临港企业“走出去”成果丰硕,跨境电商持续繁荣……临港区这座以工业立区的产业新城,愈加显现出充满魅力的“国际范”儿。

  “骏马”驰骋引发蝴蝶效应

  进入12月,德国马夸特电动开关项目建设迎来加速季。主体厂房内,工人们忙着焊接钢架结构,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汽车系统和开关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亚洲大型工厂,全部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3亿元。

  马夸特这匹项目“骏马”,不仅跑出了临港对外经济发展的“加速度”,还引发了欧洲项目从“突破”到“集聚”的“蝴蝶效应”,临港区在欧洲的“朋友圈”越拓越大。

  今年8月,丹麦项目巴赫复材正式投产运营; 9月,欧洲大型螺丝钻制造商威汉和威力工具合作的绝缘类手动工具项目试生产; 11月,意大利项目食品内壁涂料生产基地签约落地;从起步之初承接市区重点企业“退二进三”,到升级后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再到现如今在“深耕日韩、突破欧美、突出对德”上实现高质量双招双引……临港区一个个扎实的脚印,串起一组漂亮的数字:5年来,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2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

  向世界敞开大门的临港,今年获批“中欧中小企业合作区”,一批优质的对欧合作项目落户,成为区域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力量。

  枝繁巢暖引凤栖

  临港区靠什么吸引客商?完善的产业配套和高度集中的产业集群,是外商投资中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在株丕特巴赫复合材料(威海)有限公司的1号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包装最新型号的风电机舱罩和导流罩,准备发往维斯塔斯、通用电气等国际风电行业巨头的设备工厂。

  “拓展纤维和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我们的邻居,无论是上游的碳纤维采购,还是下游的复合材料测试,都可以就近完成,大大节省企业成本。”株丕特巴赫复合材料(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绪雷说。

  如今,碳纤维产业园、中玻科技产业园、威高生物科技产业园、顺丰电商产业园、威达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园区逐步崛起,产业握指成拳,为临港区招商引资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新业态拓宽开放窗口

  在威海港国际物流园里,等着接货、送货的集装箱车排成了长龙。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内,一件件来自海外的快件包裹,经过同屏比对查验后,随着传送带进入各家快递公司的厢式货车,被送往全国各地。

  这里是临港区对外开放中最活跃的窗口。今年1-10月份,通过海运快件和跨境电商两个渠道进口的包裹就超过了150万单。

  培育外贸新业态,是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5年来,通过打造威海港国际物流园、中韩跨境贸易电商产业园、威海创新经济产业园、颐高之信国际电商产业园、钓具之都博览城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带动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近10亿元。

  为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今年,临港区率先启用韩日商品一级批发市场,目前已集聚30余家韩日商品龙头企业,预计4年内交易额达到10亿元。

  面对威海“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这一时代机遇,临港区又一次站上开放的制高点,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更多国际新朋友,迎来对外开放的新跃升。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nrong/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