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巾降价6毛钱背后:万亿减税红利博弈开启【组图】

  陈益刊

  [制造业的基准税率由16%降至13%,最理想的商品降价幅度约等于2.6%,但真实的经济活动中,不是所有制造业商品都会降价2.6%。]

  摆在超市货架上的一包心相印卫生柔湿巾价格原为21.5元,4月1日增值税税率下调后,湿巾价格降至20.9元,便宜了6毛钱。这是福建泉州大润发超市鲤城店客服经理付丽,给第一财经记者提供的一个因增值税税率下调致商品降价的案例。

  她介绍,4月1日增值税税率下调正式实施前,公司直接与上游厂家谈价,将减税红利让利给消费者,涉及2万多种商品,降价幅度从几毛钱到几十块钱不等。

  上述心相印卫生柔湿巾由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这家国内妇女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生产巨头,因为这次增值税减税能享受几千万元红利。

  恒安集团CEO许连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增值税税率下调后,公司销售的大部分商品不需要调整价格,企业直接能享受到减税红利。不过大润发、华润、沃尔玛这类强势企业会找公司谈判,要求产品降价3个百分点。商品降价对消费者有好处,可以刺激消费。

  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等将为市场各类主体全年释放1万亿元红利,上下游企业间和末端消费者为分得减税红利一杯羹,一场商品价格谈判的博弈已经开始。

  议价能力强获利多

  理论上说,增值税是流转税,企业只是代税务局征收,税负在价格之外由下家承担,即最终消费者承担,但由于现实操作中各种情况,不少企业实际也承担了一部分增值税税负。

  上海财经大学范子英教授认为,理论上增值税减税会直接降低商品价格让消费者获益。比如,制造业的基准税率由16%降至13%,最理想的商品降价幅度应该等价于增值税下降幅度,约等于2.6%。但真实的经济活动中,不是所有制造业商品都会降价2.6%,部分商品甚至不会降价。影响商品降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商品的同类商品竞争程度,以及商品之间的替代性。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多家制造业企业,尽管各家情况不一,减税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复杂,但那些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谈判议价能力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增值税减税红利。反之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制造业企业较少能享受到增值税减税红利,甚至一些企业受上下游企业挤压,反而压力加大。尽管一些企业没有获得减税红利,但增值税税率下调也减轻了们现金流压力,增值税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负担也得到减轻。

  重庆厚元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刚详细给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了增值税减税对企业的影响。

  他认为,如果企业间签订商品价格合同不包括增值税,那么增值税只是价外税,降低税率只会减轻现金流压力,对利润没影响。如果企业间商品价格包含了增值税,对于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它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不降价拿到全部的减税红利,而议价能力弱的企业则必须降价让利。

  比如“汽车行业近年来不景气,销量下滑,综合考虑增值税税率下调、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降价让利给消费者。各个行业情况不同,但汽车制造业企业能将增值税税率3个百分点全部转为利润的不多。”吴志刚说。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汽车整车生产,公司总经理助理伏洪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只有企业有议价能力才能够拿到更多的减税红利。预计公司一年下来增值税减税约6000万元,但其中有一部分红利是让利给消费者和上下游企业。

  不过伏洪才也表示,一些汽车关键零部件商因为掌握核心技术,谈价的时候很强势,因为没有替代商品,不用不行。

  卫浴产品巨头九牧集团税务高级经理徐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九牧在整个产业链中议价能力较强。增值税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后,他们要求上游供应商产品(不含税)调整价格,谈判中八成的企业表示同意。而九牧卖给下游销售商(含税)的价格不变,因此企业留住减税红利,预计今年增值税减税约6000万元。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范子英认为,在税收学上,假定增值税是完全价税分离,不影响企业的产品定价,在产品价格确定的前提下,提高增值税税率,无非就是等价向下家多收一笔销项税。

  但在经济学上,商品的定价与税收高度相关并相互影响。一旦增值税影响了商品定价,那说明企业实际上是承担了一部分的增值税税负,这种税负承担不是账面上有多少增值税由企业缴纳,而是通过降低商品价格的方式承担税负。反过来说,此次增值税减税,降低了最终商品的含税价,但是生产企业会相应提高不含税价格,从而获得一部分减税收益。

  目前,不少企业纷纷测算减税红利,一些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将减税红利用于加强研发投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有些企业则将减税红利让利于消费者,通过降价来提振销量。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赖世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增值税税率下调3个点预计给企业减税超3亿元。公司初步计划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包括招募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知识产权方面投入、更新生产设备提高智能化生产等。

  普华永道中国间接税服务主管合伙人李军说,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市场议价能力更强,更容易在减税中获益。这也促使企业修炼好内功,加大技术创新,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田志伟曾测算,去年增值税税率下调收益,在企业和消费者间分配大概是四六开,消费者在增值税减税中受益更明显,今年增值税1万亿元减税估计情况相似。

  “增值税减税红利博弈是市场行为,获利多少跟企业市场地位高低有关,无论红利给了整个增值税链条中哪家企业还是消费者,政府应该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让市场主体自己去博弈形成新的均衡,这样更加客观中立。”范子英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qiancaimi.cn/jinrong/1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