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重庆应该有何作为?【图】

  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这是习近平和出席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共同步入会场。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两年前,首届论坛有29位全球领导人和130多个国家的1500名代表参会;而今,这一规模已扩大为137位领导人和150多个国家的近5000名嘉宾。这表明越多越多国家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意义和其所蕴含的重要机遇。

  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成果属于世界。事实已经证明,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契合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愿望。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近6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持续强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一项项令人惊叹的不凡成就。

  这是位于北京金融街(000402)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2018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

  同时,世界银行《“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贫困及环境问题的影响》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一带一路”会让全球实际收益增长0.7%。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即使是全球自由贸易,对实际收入的影响最多也只有约1%。

  具体来看,“一带一路”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缩短商品运输时间,从而削减贸易成本,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参与国GDP增长3.35%,推动全球GDP增长2.87%。而除了经济效益,“一带一路”更可以为全球治理带来增益:“一带一路”相关基础设施投资会帮助870万人口摆脱极端贫困、3400万人口走出中等贫困。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1

  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交出了不错的答卷:近3年来,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均保持在1100亿元以上规模,今年一季度再增长34.6%,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21.9%。对俄罗斯、捷克、沙特阿拉伯、波兰等国的进出口均增长了40%以上,对伊拉克进出口增长了3.8倍。

  而在中欧班列(重庆)方面,截止今年3月底,该班列已累计开行3552班次,占全国中欧班列的25%,总货值1340亿元,位居所有中欧班列前列。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重庆)开行456班,同比增长2.4倍,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的领跑地位。

  还有陆海新通道,作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陆海新通道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支撑,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通道,是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载体。

  截止今年3月底,国际铁海联运累计开行901班,其中“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854班(2019年197班),目的地通达新加坡等全球71个国家、166个港口;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累计开行67班,其中2019年开行12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846车次,其中2019年开行185车次,服务网络从越南、老挝和缅甸延伸至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联合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省份,建立省际合作机制和市场化运营平台,构建贯通“一带一路”的出海出境大通道,推动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常态化运行,重庆正成为盘活区域合作架构、贯通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除了贸易,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频繁的相互直接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在“引进来”方面,重庆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全市各类外商投资市场主体超过6000户,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287家。建设中德、中意、中韩等12个国际合作产业园,为中外企业加强产能合作搭建起重要平台。

  在“走出去”方面,重庆小康、国际复合材料等121家本土企业“走出去”投资经营,投资领域拓展到40多个细分行业,带动5000多家企业的产品供应海外市场。同时,重庆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2018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额32.4亿美元,85%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庆参与建设的文莱大摩拉岛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标志性工程,既带动就业改善民生,又有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据介绍,目前,重庆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项目822个,双边投资总额超过260亿美元。

  2

  重庆该有怎样的新作为?

  随着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提出,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一带一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重庆又该有怎样的新作为呢?

  有人可能会说,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重庆)沿线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完善多式联运机制,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同时围绕枢纽节点打造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支持在物流基地建设具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功能的铁路口岸等。

  北部湾—国际陆海联通的重要交汇点

  还有人认为,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比如,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副主任罗喆等建议,针对陆海新通道出台系统性政策,加强沿线国家海关国际合作,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合作机制。

  也有人指出,重庆应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工业园区等形式,推动其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产能合作,以此促进中国西部地区更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毕竟,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不仅仅是贸易物流通道,还应该是“经济带”这么一个概念。

  我们注意到,上述建议分别从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通关便利化、以及推动区域间产业合作等方面入手,对于重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不过,在笔者看来,重庆要想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中的带动作用,还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等方面的交流,而这也是“一带一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有专家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只有民心相通相亲,政策沟通和项目落实才能顺畅进行。应该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近年来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方面明显增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间的人文交流日益频繁

  2017年8月,重庆市政府派遣代表团赴柬埔寨暹粒省参加第11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大会。通过参会,重庆市与中南半岛各国的友华组织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对话,拓展与深化了这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间的交流合作;去年8月30日,重庆与越南胡志明市签署友好城市备忘录。双方除了进一步深化南向通道(即陆海新通道前身)务实合作外,还将共同开发旅游市场。截止目前,重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好城市达到14个。

  二、民间文旅交流机会越来越多

  2016年10月18日,2016维也纳—重庆双城文化节在渝中区开幕,这也是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智慧城市与新兴产业委员会(UNMCSR-SNC)落户重庆后推出的首个国际文化盛会;2017年8月19日,“2017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重庆站开幕式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举行。

  去年9月14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举行。重庆本来很少有壁画,但各国艺术家却愿意来重庆讨论“一带一路”沿线的壁画艺术;去年10月应保加利亚布尔加斯市政府邀请,重庆市民族歌舞团一行30人赴保加利亚参加第46届布尔加斯国际民俗节,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周的交流演出和访问学习。截至目前,重庆市文化系统共完成31个团组出访俄罗斯、新加坡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此外旅游方面,2018年全年,重庆接待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入境游客388.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1.9亿美元。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8年“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显示,重庆位列“一带一路”入境中国最喜欢城市第八位。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方面,还存在着影响力弱、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不高等问题,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重庆在“一带一路”发挥的带动作用,也不利于其建设中西部地区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于此,笔者建议重庆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增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

  一、拓展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旅游功能

  重庆是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始发地,因此由它开行中欧旅游班列和陆海新通道旅游班列,再合适不过了。一旦这个构想落实,对于重庆来说至少有这么几点好处:1、加快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中西部地区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将极大地促进重庆城市发展;3、数量庞大的境内外游客不仅给重庆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相互了解和文化沟通,并以此提高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带动作用。

  不要觉得上述构想有点不切实际,事实上,重庆方面很早就在积极谋划中欧旅游班列相关事宜。据华龙网报道,早在2013年8月,重庆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渝新欧沿线秀美的景色,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下一步渝新欧还可以开发客运专线,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畅游沿线风光,体验沿线各国的风情。

  到了2015年3月,重庆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受访时介绍,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开通渝新欧客运旅游专列,力争年内试运行,使渝新欧不仅有利于货物运输、贸易往来,而且还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人文交流、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体系下特色旅游的一大通道。随后,拓展中欧班列旅游通道功能,还被写入2018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司长薛亚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更是表明了国家的立场。他说,如果开通中欧旅游班列,将对丰富旅游线路有很大的好处。目前中欧班列年运行超过了千列,从旅游方面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旅游企业来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就国家层面来说,肯定是支持的。这样的旅游产品开发越多越好,越丰富多彩越好。

  至于酝酿了多年的中欧班列旅游专列构想,迟迟没有落地。笔者认为,可能这个与目前中欧班列互联互通水平还难以满足旅游客运的需要有关。不过不管怎样,有国家支持,中欧班列旅游专列开通只是迟早的事,对于重庆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做好一切准备,以便有机会抢占先机。

  二、开展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较于国内其它城市,重庆开展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有一个积极因素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仔细观察,我们便不难发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经从最初的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重点领域,逐渐向医疗、卫生、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扩展,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莱佛士国际医院等项目落户重庆就是最好的佐证。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也认为,旅游应该是陆海新通道下一步合作重点。他建议,西部地区要从文化旅游合作尤其是景区的共同推介、旅游线对接等方面展开合作。

  比如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以重庆为主导,开展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不同形式的文化旅游交流,可以是艺术展、电影节、摄影展、美食节等民间交往活动,也可以是文化旅游峰会等政府间的人文交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重庆马路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qiancaimi.cn/jinrong/1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