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公益,你最看重什么?【图】

  参与公益,你最看重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会有所不同,透明、自愿、专业、可持续性……

  随着近些年公益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对公益影响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于公益的认知理念正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公益行为也在不断改变。更多人认识到公益虽不能力挽狂澜,但是一个积跬步的过程,而科技使得参与公益的门槛越来越低,使这股涓涓细流可以长流,但依然离不开人们对它的期望。

  “公益跟做普通的事情一样,要融到你的生活里”

  陈颖不久前辞去日本的工作回到了中国,她在日本长大,在那儿完成了她的教育直到大学。在她所念的大学里有一门专门关于公益的选修课,课上讲授人们看不到但真切存在的社会问题,如何帮助他们,也会组织学生参与公益。她扫过富士山、在山下的避难营做过志愿者,在地震后清理过现场……

  在日本求学期间,她的同学并不知道她是中国人,有一次同学参与了中国的公益项目,回去之后颇有微辞,这让她第一次认识到参与公益的人“宽容”是有限的,也第一次动摇了她自我搭建的关于这个“高尚”行业的认知。

  后来原本她已经为应聘耶鲁村官秦玥飞的黑土麦田准备好了简历,还没投出,秦玥飞就遭遇信任危机。这些年她关注、参与的公益项目,让她看到行走在公益这条路上形形色色的意志。

  渐渐她认识到公益跟金融、IT行业一样,也是一个行业,有自身一套科学专业的运营规则,否则不能长久;她也认识到公益跟做普通的事情一样,要融到个人的生活中。她很少捐钱,认为企业出钱,个人出力就好,这样确实能感受到自己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国内推陈出新的行为公益让陈颖看到了参与公益的另类形式,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更新颖,社交媒体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和影响范围,引发社会对相关群体的关注或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 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走路就是做公益、线上种树、安全驾驶也是做公益……“为培养人们参与公益的习惯还是为单纯募钱,实现路径是不同的;如果想让人们认识到有这样的社会问题,仅仅捐钱是解决不了的,而行为公益给很多人提供一个窗口,认识一些问题,不然认识不到,就一直在既有路径里面周而复始的生活。”

  “对于公益,专业最重要”

  与陈颖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连芝。大约三年前,她是国内一家财经媒体跑能源行业的记者,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能源行业离自己生活太远,一直考虑换工作。想到读书时心心念念支教没能成行,她决定索性投身公益行业,进入一家与企业合作专注乡村教育公益的组织工作。

  每年他们都会从网上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远赴偏僻的乡村支教。现在她转换了角色,不是支教老师,而是乡村支教的组织者,不过她仍然会跟随项目去一线。现在她更像一个旁观者,她与很多亲历公益的人萍水相逢,也与其中不少成为朋友,记录了很多故事;遇上了诸多不确定性,仍不失当时的初心,认为其中大有可为的地方。

  “不要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它仅仅是一份工作,只是在这个领域可以帮助到一些人”,她说。

  她认为公益最重要的是专业,基金会对于资金的专业运作,公益组织对于项目的专业操盘,志愿者抑或工作者的专业技能都是公益项目持续可行、立足于从根本上消除困苦的原因,而非仅仅是减少困苦表象的保证。

  同时她觉得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公益不用捐钱,个人可以出特长、技能、智慧,公益不是简单的捐物,可以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参与其中。参与一个游戏或者互动,比如中国平安(601318,股吧)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益行关爱,将做公益融入到每日安全驾驶行为中,通过科技凝聚起最大的人群基数,尽管彼此陌生,但大家为产品的规则所激励,形成良性互动。

  “如何能够帮到更多人?”

  谢玲是江西赣州安远县濂江中学的语文教师,2015年她参加了赣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学培训,自此与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后续她还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2016年,平安产险实际捐赠105万元,联合当地教育局,在赣州18个县进行了18期心理护理专业师资培训,濂江中学派她领队与其他四位老师一起接受培训,其所采取的沉浸式教育,让接受培训的老师耳目一新,谢玲称之为“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即学即用,收到不错的社会反响。2018年安远县又组织了一场培训,谢玲申请做了助教和其中一门课程的助理。

  谢玲现在不仅是濂江中学的语文老师,也是平安产险于2017年在他们学校所捐建心理课室的管理者;同时她也是县里为数不多既有心理学理论背景,又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她的主业仍然是教授中学语文,除此之外,她每周为自己安排幸福家值班,在学校上不同年级的示范课、培训同校的老师,同时她也会抽空到安远县其他学校做公益讲座,辅导学生和家长,比如考前减压、危机干预。

  这些经历时常让谢玲想起孩子在沙滩上捡鱼的故事。很多鱼被大浪打上沙滩,孩子一条一条捡起来抛回海里。有人问孩子,那么多鱼你能捡得了吗,谁在乎?孩子捡起一条鱼说,“这条鱼在乎”,然后将之抛入海里;再捡起一条说:“这条在乎”……谢玲觉得她就像这个在沙滩上捡鱼的孩子,个人精力毕竟有限,她希望找到能帮助更多人的解决办法,而平安产险这套“硬件+软件”,从课室捐建到开发心理学课程、培训当地教师是让更多人参与的一个好方式,一传十,十传百。

  同时她也反应,小县城对于公益的认知度有限,熟人圈社会,关系链相互交错,“搭把手”是熟人社会常见互帮互助的形式,即便通过政府认证的网络平台发布求助信息,仍然过不了他们“信任”这一关,捐与不捐在于是否是关系链中的一个节点。

  而像益行关爱这类平台所倡导的行为公益,通过网络促使更多人参与,不需要付出金钱,而是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人的行为一方面能够为改善环境助益、促进安全文明驾驶,同时也能参与公益项目,项目进度披露,让他们对自身行为推动孩子心理护养变化切实可感,逐步深化公益认知,促动更多人参与。

  “我参与,我确实帮到了谁”

  李超峰从2009年春节第一次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开始,至今已在公益路上奔波了10年,自此每逢春节、重阳、中秋,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他们捐钱捐物成为其每年公益的必选项。

  李超峰是辽宁营口民进盖州基层委员会主任,他所在的民进组织在盖州共40几人,其中不乏来自商业、法律、医院、金融、艺术领域的从业者、企业家及专家,也正是由于其所在的组织,他能够动员更广泛的资源投入不同的公益领域。慰问敬老院、孤儿院,遇上自然灾害,号召到灾区捐款;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免费为他们看病、送药……

  他初次接触平安产险“益行关爱”平台时,认为仅通过完成一些简单任务即可参与公益,多少有些不信任,“当时对于项目进展并没有能够了解的入口,平安产险捐了多少钱,给孩子们带来多少益处,我们都不知道,更像一种宣传而没有实际的公益内容。”

  后来他了解到平安产险2017年在江西赣州捐建的12间心理课室,相继投入使用,受到当地孩子的欢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上平安好车主不仅可以查违章,只要动动手打开APP还可以做到不用花钱也同样可以做公益的事情,真的可以试试”。

  他最在意的仍然是公益的透明度,“我参与,我确实帮到了谁,是否对社会有意义,能带来什么效果?这些都是我参与公益项目后所关心的事情”。李超峰提到。

  归根结底,参与公益者付出财物、时间、精力播种,最为关心的当然是最后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项目是否透明、是否专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只是培育果实的过程,如果各个环节都得到社会认可,最后结出的果实也不会差。

  截至目前,益行关爱上线的首个公益项目在全国捐建百间心理课室已累积筹集近700万颗爱心,2018年第一间心理课室已经筹满爱心于11月在重庆武隆区石桥小学落成。12月,平安产险借机“全国交通安全日”联合公安部主管的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在全国发起寻找10万好车主活动,以安全文明驾驶为结合点,吸引更多人关注安全驾驶的同时参与公益。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nrong/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