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将提前到来。
1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中国人口负增长已势不可挡,现在亟须开展研究和政策储备。
上述报告还指出,根据联合国方案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随后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负增长阶段,2050年减少到13.64亿,2065年减少至12.48亿,回到1996年的规模。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
“这是一个很乐观的数据。”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早在2010年就徘徊在1.2左右,现在可能会更低,因此中国人口拐点将提前来临,最晚今年就到来。
人口拐点有望提前到来
国际上一般认为,考虑到婴幼儿死亡率以及性别比差异,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才能保持人口的正常更替。但对中国而言,还不止如此。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显示中国2017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6.12,也就是说,每出生216个孩子,女孩只有100个。如果考虑到2017年差不多有4%的女孩在到达生育年龄前死亡,这样算下来,剩下的96个女性需要每人生育2.25个孩子才能让总人数达到216人,因此要保持人口正常更替,中国总和生育率应该为2.25。
但现实却与该目标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报显示,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25。而苏剑向时代财经表示:“目前这一数据不可能更高,只会更低。”
总和生育率走低的背后,是中国此前松绑的生育政策堆积效应已经消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当年出生人口数量比2013年增加47万人,但出生率在2015年回落到政策出台以前的水平,该年出生人口数量比2014年减少32万。
紧接着在2016年,中国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但2017年出生人口较2016年减少63万人。这表明“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尚未有效地提升生育率。
然而,新生人口数量缩减的趋势还在继续。
据国家卫健委下属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估计,2018年出生人口规模将在1500万至1600万人之间,比2017年减少100万人以上。
苏剑则估计,2018年出生人口规模大概在1450万人左右,并预计中国人口拐点最晚在2019年出现。
按照目前公布的地方数据看,2018年上半年江苏省出生人口数同比减少13%,山东的烟台、潍坊、德州2018年上半年同比减少16%、18%、22%。
“生育大省出生人口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据此推断其他省市也不容乐观。”国泰君安研报指出,假设2018年出生人口增速大约为-20%,则2018年出生人口将为1378万人,较2017年下降约345万人。
出生率下降的同时,育龄妇女数量也在快速减少。
据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十三五”期间,育龄妇女(15-49岁)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减少520万人, 这种趋势将持续到“十四五”期间,届时育龄妇女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减少近500万人。
在业内看来,这也导致中国人口减少趋势难以逆转。
楼市拐点或将尾随
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拐点到来,将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房地产领域也不可避免。
苏剑向时代财经指出,从目前人口和经济增速这两个决定房价的最核心因素来看,都不支撑房价大涨的趋势。但目前经济形势下,房价拐点是否出现,还应考虑经济增速、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等因素。“总体来说,这将是一个楼市长期趋势和政策的托底之间的较量。”
国泰君安研报则认为,20-50岁的购房主力人群与房地产开工面积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出生人口下降将直接导致总需求的放缓。
上述研报还指出,“从日本经验来看,20-35岁是初次置业的时候,35-49岁是改善性置业的时候。日本在90年代中后期,城镇化已经稳定的情况下,20-49岁人群拐头向下与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点大体一致,这恐怕不是巧合。”
具体到中国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岁~59岁)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六年下降,其中2013年同比减少244万人,2014年同比减少371万人,2015年减少487万人,而在2017年更是达到峰值,较2016年减少548万人。
这也意味着主力购房群体早已迎来拐点,并在快速减少。
这种背景下,中泰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年轻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落后地区、三四线城市、县城、农村等地的未来年轻人口的减少速度,会比全国平均来得更加猛烈。
(责任编辑: HN666)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