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升级值得关注(图)

  观势

  本报记者 胡畔

  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下,我国消费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现有的商品及服务的供给体系却难以完全适应市场的新要求。

  “在供求结构上,低端无效供给过剩和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城乡、区域市场培育和发展不均衡;在市场秩序上,一些消费领域的消费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治理体系、诚信体系有待健全;在市场竞争上,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仍须加快,审慎包容、对称中性的监管体系有待完善。这些矛盾或问题的存在,与宏观经济运行等因素相互叠加,使一些重要消费领域出现消费者不能消费、不愿消费和不敢消费的情况,影响了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抑制了消费热点、亮点的持续壮大和扩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如是说。

  随着春节临近,居民消费较往日更为集中。因此,如何优化市场供给、促进居民消费显得至关重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优化市场供给促进居民消费电视电话会议,对如何优化市场供给、促进居民消费作出了五方面的具体部署。

  一是着力扩大消费规模。因地制宜促进汽车、家电消费,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智能新型汽车和家电的消费需求;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支持优质工业品下乡。

  二是着力提升消费质量。适应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强化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统筹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

  三是着力提高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切实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四是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补齐道路、能源等建设短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完善消费后评价体系,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

  五是着力健全消费政策。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好健康、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用地政策落实力度,抓紧构建有利于商业零售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

  可以看到,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质量、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健全消费政策这五大部署分别直指当下消费升级的痛点和难点,使紧随其后的具体举措在优化市场供给上的作用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在这五方面部署中,还多次提及了农村消费的提质扩容。事实上,作为一个有着亿万农民的大市场,农村消费升级亦是大势所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日也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将从提高农村消费便利化水平、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品质、降低农村消费成本等方面着手,建立农村消费升级的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与城市相比,农村消费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如今依然存在,也仍然阻碍着农村消费的升级。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硬件、软件都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甚至连水电路网还须加紧建设,更遑谈消费升级。相较于城市消费升级,农村消费升级更值得关注,其市场潜力也有待开发。

  令人欣慰的是,决策层已然注意到这一问题,因而,在部署农村消费提质扩容的过程中中,着重强调要加快补齐道路、能源等建设短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

  此外,针对会议部署中提出的要支持优质工业品下乡,在如何推进落实上,高峰也表示,将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加强与邮政、银行、电商企业合作,推动传统零售网点、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建设改造,拓展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便民服务等功能;推动快销、食品、日化、金融、保险等相关企业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和服务;鼓励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和零售网点实现连锁化经营,支持邮政、快递、物流等企业发展共同配送,推动农村流通降本增效。

  不难发现,在2019年的消费升级路上,农村消费提质扩容或将成为新一轮重头戏。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nrong/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