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8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2800多万的莫桑比克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由于与中国远隔重洋,因此并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熟知。不过,在搜索引擎上键入“莫桑比克”“中国”这两个关键词,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则十年前的“旧闻”——非洲穷国莫桑比克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4万美元。自身发展并不充分的莫桑比克,当时却举全国之力,对遭遇天灾的中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这一事实背后折射的,正是两国人民间的深情厚谊。
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苏健
“传统友谊、政治互信、经济互补、人民友好。”在驻莫桑比克特命全权大使苏健看来,这几个词很好地概括了几十年来两个国家合作交往的历史。事实上,中莫两国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5个世纪前。苏健介绍道,2001年,潜水员从莫桑比克附近海域打捞出来一批明代的瓷器碎片。经过考证,这是15世纪中国的船队留下的。自那时起两国人民就展开了友好交流。这也充分印证了莫桑比克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非洲,也是中国与欧洲贸易航线的重要节点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在莫桑比克的存在感空前强大。苏健介绍道,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莫桑比克最大外资来源国。中国企业在莫桑比克各类投资总计70多亿美元,涉及能源资源开发、农业、加工制造、电力、通讯、数字电视以及贸易等领域。中国已经是莫桑比克基础设施领域主要融资方和建设者,近年来承建的项目数不胜数,如非洲最大的悬索桥马普托-卡滕贝跨海大桥,联通津巴布韦等内陆非洲国家到印度洋的6号公路,马普托国际机场和赛赛机场,莫桑比克南北大通道1号国道,贝拉渔码头......这些大项目的建设有效帮助莫桑比克全面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激发其经济发展潜能。
中莫产能合作近年来也是捷报频传。苏健介绍,目前莫桑比克正在积极承接国际产能,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大量成熟富余产能正在全球重新配置,中资企业的资金、技术和标准契合莫桑比克招商引资的需求。莫桑比克已经被确定为中国与非洲开展产能合作的重要国家,双方已经明确,以加工制造业和能源资源开发作为两个优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和融资支持作为三个支撑,并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签署了13个优先项目的产能合作清单,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苏健指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购买了莫桑比克海上天然气四区块20%权益,项目将与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前期已经投入50多亿美元。此外,中资企业对莫桑比克陆上资源开发也取得了突破,比如重砂矿、石墨、大理石等矿产。中国企业还在莫桑比克投资兴建了若干水泥厂、物流园等项目。
中莫两国人文交流也十分活跃热络。用苏健的话来说,莫桑比克掀起了一股“中国留学热”,在华留学生超过500人。孔子学院在莫桑比克设立以来,当地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接近6000人。苏健介绍道,在莫桑比克,汉语是被高校列为专业课程的。该国对以华为师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中国的发展成就也在莫桑比克“圈粉”无数,该国每年都要派大量高级干部赴华学习,社会各界也对中国模式颇感兴趣,深入研究,“绩效考核”“市场竞争”“出口导向”“扶贫扶智”“从严治党”等等,都是许多专家学者能够脱口而出的词汇。
苏健表示,莫桑比克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部非洲的自然延伸,“一带一路”倡议也在该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同。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莫桑比克总统纽西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诠释了一个事实,即人类只有在共享发展机遇和命运时,才能避免成为贫穷汪洋中的发展孤岛和实现充分的繁荣。莫桑比克应该抓住历史机遇,通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打开中国和非洲面向世界的大门。民间层面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兴趣也逐渐上升,莫桑比克国立大学已经在酝酿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部分国际关系专业方向的博士生也将“一带一路”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
苏健认为,莫桑比克发展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却也蕴藏着无限的潜力。中莫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对接,必将为莫桑比克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蔡淳)
(责任编辑 :苗苏)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