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9年“国家账本”:做好改善民生与减税降费的加减法(多图)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北京

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审查《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加大支出力度;“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从这本被誉为“国家账本”的《预算报告》来看,数据充分诠释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

报告预计,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500亿元,增长5%,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5144亿元,收入总量为207644亿元;预算收入的稳中有增,为落实今年财政政策提供了充足的财政支持。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244亿元,增长6.5%,财政支出着重在减税降费和民生项目,预计为增强市场活力和提升消费提供更多动力支持。

减税2万亿超预期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要求:“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无疑,此次大规模减税降费对于财政收入将造成一定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83.8%是税收,这个比例比2018年实际的85.3%要低。税收中第一大税种为增值税,占比在四成左右,仅国内增值税(不包括进口环节增值税)收入预计约6.01万亿元。预计2019年国内增值税、个税收入规模,均少于2018年执行收入。

“增值税为政府提供了大约40%的税收收入,3%的降税幅度是出乎意料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单单是下调增值税,其规模预计将以千亿元为单位进行计算。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田志伟在研究中指出,消费者在增值税减税中受益更多,享受了减税收益的六七成,而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企业的总体利润可以上浮0.7%?0.9%。

“增值税大幅减税充分体现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而且与增值税改革方向一致,是增值税改革在提速。”杨志勇指出,由于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增值税税率普遍不高,下调税率不仅可以促进营商环境的完善,而且可以更好地推动消费升级。

而作为减税降费的关键环节之一,社会保险费减负也正在发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今年5月1日起,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稳定现行征缴方式,各地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

在过去两年,为了给企业减负,激发亿万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国务院在2017年及2018年均推出超过1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此次2019年的减税降费规模更是达到2万亿元,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适度调整赤字目标

在总规模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背景下,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关税等收入预计较去年明显减少。但在财政支出方面,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以及农林水等支出项目占比将得到提升,体现财政将加大力度,在教育、科技创新、乡村建设等方面补足短板。

《预算报告》预计,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比财政支出将低1.5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244亿元,增长6.5%;赤字27600亿元,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同时赤字率较2018年上升0.2%?2.8%;财政赤字2.7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83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

“今年赤字率的上升,是由于减税降费,加大政府支出等多方面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的反映。”杨志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2.8%的财政赤字率,延续了从去年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扎稳打’‘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依然是稳定经济增长,尤其是当前内外需求都处于下行周期,宏观政策需要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过去十余年间,我国财政赤字率目标从未突破3%。

“赤字率设多高要看经济需要,也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还要为以后的政策留出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不能把赤字率高低作为衡量财政政策积极程度的指标。除了中央增列赤字外,发行专项债券、地方增列赤字等政策措施都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带动万亿投资

“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最为显著。”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基建投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成为拉动投资的关键力量。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2018年增加400亿元。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工程等。

“基建将是2019年稳增长最值得期待的方式。”申万宏源(000166)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清华大学研究员范为(博客,微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8年的制造业投资增速超预期,很大程度上是环保政策收紧而带来的设备更新需求,而非扩大产能。这部分需求在设备更新完成后,短期不会再度投资,因此2019年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会呈下行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基建投资将会被当作是稳投资、稳增长的着力点”。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涵盖的范围更广,更能体现补短板的重要作用。”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稳投资的政策不断落实,2019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将会进一步加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qiancaimi.cn/jinrong/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