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连续三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期 为何独对中国经济看好?(图)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去年开始做了整体性的调整,尤其在货币与财政政策上做了重要的调整,这对国内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IMF预测,全球增长将从2018年的3.6%降至2019年的3.3%,然后在2020年恢复到3.6%。

  同时IMF连续第三次调降全球增长预期,G7国家2019年的GDP全部下调,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分别被IMF下调0.2、0.3、0.5、0.2、0.5、0.1和0.4个百分点。

  IMF还上调中国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0.1个百分点至6.3%,下调2020年增速预期0.1个百分点至6.1%。

  IMF的这些预测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世界经济降速的问题。世界经济目前存在七个比较严重的困扰,导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

  一是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严重地破坏了世界贸易的正常秩序;

  二是全球风险资产价格过高导致资本避险情绪上升;

  三是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与负债问题增长;

  四是发达国家通胀过低导致经济发展迟滞;

  五是发达国家多是后工业化国家,经济上脱实向虚情况比较严重;

  六是欧元、英镑、日元等利率水平长期不正常;

  七是发达国家竞争力在持续下滑。

  而IMF对2019年中国经济的看好,主要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去年开始做了整体性的调整,尤其在货币与财政政策上做了重要的调整,这对国内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我今年对国内经济部分的评论略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与国内的多数经济学者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中国如果能够做好积极预防外围经济风险的前提下,2019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至少不会低于6.8%,今年或明年应是中国经济近5年来增速最快的两年。原因有如下几点:

  1、国内经济去杠杆化告一段落,这会减轻实体经济压力,在中国实体经济保持稳健的前提下,增强了实体经济活力,这对中国经济的企稳至关重要,而3月工业PMI恢复到50以上,这说明实体经济开始回暖,随着社会工资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的拉动,以及信贷的适度放宽,实体经济的恢复应在预估之中。

  2、货币与财政政策力度大,尤其是财政政策力度空前,这必然会刺激经济上扬。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分不开的,经济的起落与宏观的松紧密切相关。去年央行大幅度降准,将银行的货币乘数放大,向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缓解了经济下滑、债务违约、资本流出与金融监管等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不仅稳定了经济,刺激了温和通胀上行,同时还推动了股市恢复性上涨,这对整体经济的稳健打下了重要的货币基础。

  而财政上的减税降费力度空前,减税降费额度达2万亿人民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超强财政刺激政策,这不仅会大大降低企业与社会的成本,还会激活一批小微企业,从宏中微三观上调节经济,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非常有利,而且这个降税减费过程是个长期过程,对修正贫富两极分化有重要意义,对快速修复与提升中国经济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仅凭降税减费这一重点,中国经济的增速都应出现超常规的增长,但是由于目前还缺乏周期数据的支撑,所以暂不评论,但是预计到今年六月份很多利多迹象都会浮出水面。

  3、中国当前在科技上的投入与产出正处于上升期,科技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这种趋势最利于调结构,中国经济不可能在结构调整明显出现合理转型过程中出现经济逆周期。同时国内服务业PMI处于明显的景气值,4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财新服务业PMI升至54.4,创14个月新高,而综合PMI升至52.9,创9个月新高。与去年的服务业增长结合起来分析,国内三产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可喜的,这说明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开始显现。第三产业的不断增长与中长期处于景气值,这是中国经济回暖的最重要的支持现象之一。

  4、如果加强金融监管,预防好外部经济风险,基本上稳定外贸进出口,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比预期要强很多。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充足,并不强调较大的贸易顺差,而是逐渐走向贸易平衡,有钱在手就不怕做不成贸易,主要是保持平衡贸易拉动经济与带动就业就可以。所以从世界贸易结构来看,中国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贸易冲突,钱在我手,哪个国家跟钱有仇?

  限于篇幅只说上面几个重点问题,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新调整动态来看,我认为国内经济增长会比预期强很多,比IMF的预期也要强很多,这一预判最迟不晚于今年第二季度将会得到验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弗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qiancaimi.cn/jinrong/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