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全省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投资持续发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增速高于全国6.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四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2017年1-6月以来全省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一、投资运行的亮点

  (一)第一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农业农村成为投资“热土”

  在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政策利好的持续推动下,第一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4.7%,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投资分别增长65.9%、87.4%、62.3%。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带动投资规模提升。第一产业在建项目251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96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5个,增加61个。华州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洛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二是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山阳县白芨种植扶贫项目、陕西援康中药材产业链扶贫项目、蓝田县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加快进度。三是新业态蓬勃发展。陇县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建设项目等一批以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的“种养加”一体项目进展顺利,南郑县油茶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亮点。

  (二)工业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工业稳增长促投资相关措施,坚持“五抓五促”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延续上年以来企稳回升的态势。一是能源工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能源技改投资高速增长。能源工业投资增速由上年同期的下降6.2%转为增长6.5%,其中技改投资增速高达29.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7倍、4.9倍。二是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比亚迪(002594)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扩产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等项目带动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55.4%,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项目带动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6%。三是消费升级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建筑用石的开采加工、新型节能环保材料、装配式建筑材料等项目带动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长1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38.2%,以生产包装袋、瓦楞纸箱为主的造纸及纸制品业投资增长85.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增长47.3%,纺织业投资增长17.6%。

  (三)民间投资增速创新高,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全省围绕民间投资追赶超越发展行动计划持续发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民间投资增长提速。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4.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0.8个百分点,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2.4%,较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一是大项目支撑有力。民间投资在建项目793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57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28个,增加271个。汉文化建设项目、秦岭皇冠健康小镇等一批百亿元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二是制造业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制造业民间投资由上年同期的下降5.1%转为增长11.3%,其中纺织、汽车、造纸、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三是投资领域进一步向民生和科技领域拓宽。教育业民间投资增长52.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1.4倍,医疗卫生业民间投资增长2.3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2.8倍。

  (四)社会事业领域投入加快,生态环保建设强力推进

  上半年,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1.3%,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沣东和平小学、彬县新区高级中学以及一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职业院校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教育业投资增长11.3%;陕西德尚医院、华山医疗养生中心等一批医疗、养老项目加快进度,带动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投资增长38.1%;陕西广播电视发展基地、西安奥体中心、西安国际美术博物馆等一批文体项目进展顺利,带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55.9%。强力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50.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投资增长67.2%,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2.5%。

  (五)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文化产业投资持续壮大

  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上半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9.5%,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6.6个百分点。其中占比最高的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43.2%,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业投资增长43%,检验检测服务业投资增长1.6倍,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6.8倍。西部云谷三期、国机集团西部研发中心、延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蓝盾大安全研发与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大项目进展加快。

  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0.7个百分点。其中占比最高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投资增长28.5%,新闻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7.4倍,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业投资增长1.7倍,文化运营投资增长48.3%。汉文化建设项目、秦岭皇冠健康小镇、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等一批大项目进展顺利。

  二、影响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新开工项目减少,项目规模小型化

  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6627个,较上年同期减少80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9.8%,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在建项目平均规模2.34亿元,而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仅为8618万元,项目规模小型化。随着续建项目的陆续竣工,后期如果没有足够的新增项目跟进,投资将面临后劲不足的风险。

  (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负增长,制造业技改投入不足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2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下降20.2%,增速回落21.2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下降12.8%,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2.7%,其中装备、有色、食品、纺织等行业技改投资减少,反映出传统制造业技改动力不足的现状。

  (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民营资本参与不足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连续三个月回落,较上年同期回落22.4个百分点,降至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占比最高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9%,增速回落4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20.8%,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投资下降18.8%。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16.5%,其中铁路、道路等行业民间投资占比仅为5%左右,民营资本参与度不足。

  (四)到位资金趋紧,融资难问题显现

  上半年,全省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投资增速8.5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增长4.7%,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国内贷款下降12.3%,增速回落14.8个百分点;国家预算资金下降1.1%;利用外资下降34.4%。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占到位资金近八成比重,是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显现。

  三、相关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与项目推进力度

  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针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明确招商引资重点,特别是对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等实体经济领域给予更多倾斜,着力补齐经济发展“短板”。二是抓好新开工项目进度。督查督办未按期开工项目,避免大项目衔接断档,尽快扭转新开工下滑局面,保障投资增长后劲。三是要做好项目跟踪保障。当好“店小二”,跟踪协调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和高技术制造业“双轮驱动”。落实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充分挖掘军工企业、央企、高校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沉淀的技术优势,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保持基础设施投资强度

  加快在建重点项目进度,推进“米字型”高铁和省级高速公路建设。按照《陕西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持续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通过完善投资回报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开放力度等方式,优先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四)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

  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整合盘活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银企对接,推进金融创新,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三是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使更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zhengquan/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