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贷款`从申请到拿钱只用2天 这里的农⇗户贷款不用愁

  灌云县圩丰镇,冬天的鱼塘边,寒风凛冽。49岁的朱登虎指着750亩鱼塘说,塘里的鱼虾价值近500万元,过些日子就要捕捞,卖了钱,还清贷款,估计还有100多万元的纯收入。

  朱登虎从农商行贷了100万元,“从申请贷款到拿到钱,只用了两天时间。”他说。朱登虎原来在供销社工作,2013年开始搞水产养殖,流转了240亩水面开展鱼虾套养,每亩水面年纯收入超过3000元。后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所有鱼塘用上了物联网。由于投入大,他在灌云农商行贷了款。贷款前,银行给他授信,授信规模从最初的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直到现在的100万元,利率也优惠,年化只有7.92%。“有了授信,随时可以用,在授信范围内,缺钱就贷,有了钱就还,很方便。”

  鱼塘不远处,是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叫孙志松,正忙着替乡亲烘干稻谷。“两台烘干机都是今年添置的,花了30万元。”老孙说,他种了800亩粮食,家里有30多台套农机,包括好几台大型农机,忙完自家地里的活,主要替别的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今年刚添置的烘干机,需要配套厂房、装载机等,资金缺口比较大,他想起自己在灌云农商行有20万元授信,就申请了贷款,银行工作人员得知他新购了农机后,告之授信额度可以提高到40万元。“顺利贷到40万!”老孙说,这笔钱派上大用场了,他从此再不用通过民间借贷向别人借钱。

  灌云农商行圩丰支行行长陈浩告诉记者,支行把全镇划为3个片区,信贷员对每户农户进行信贷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农户给予授信,授信是动态的,一般来说3年调整一次。这几年,不少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投入需求增加,农商行密切关注这些变化,灵活改变(主要是增加)授信额度,让缺资金的经营者能及时获得金融支持。

  授信是如何评定的呢?记者走进圩丰镇直亭村村部,村党支部书记黄士国介绍说,全村有406户农户,除了低保户、五保户及少数信用不良的,320多户都评定了授信额度,从5万元到30万元不等。村民朱登军种了100多亩浅水藕,并在藕塘里养龙虾,年收入三四十万元,明年他要扩大规模,前不久贷到30万元。“每家的授信额度由村干部、村民代表、村里的水电工以及农商行工作人员一起评定。”黄士国说,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村民都比较熟悉,村里的水电工对每户经济情况尤其了解,这样,授信评定就比较公平。授信额度定下来后,在村部张榜公示,大家都很服气。“我自家种了60多亩大棚韭菜,授信20万元,明年想扩大规模,估计授信额度也能提高一点。”

  为了让信用贷款能顺利、稳定地开展,灌云农商行配套了“亲情担保”,也就是说,贷款人只要找一名自己的亲戚担保即可,亲戚可以是贷款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东王集镇润禾稻麦种植场场主马士和种了800亩粮食、480亩大棚蔬菜,不久前他在授信范围内贷了20万元,担保人是他在县城经营农资的女儿。“以前贷款,要找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担保,可我找不到,即使找到,人家也未必愿意。”

  31岁的小伊乡佳荷浅水藕种植家庭农场场主臧强贷款20万元,是他姐姐签字担保的。“除了荷塘养龙虾,我还办了农家乐,马上准备投资建民宿。”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臧强,他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收益也不错,授信额度可以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按照小微企业的优惠利率放款,年化利息只有6.3%。

  灌云县农商行董事长尚Δ修国说,农商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在每个乡镇都有网点,信贷员跟本地农民普遍比较熟悉,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征信基础数据,为开展信用贷款奠定了基础。为了让有资金需求的农民贷款不再难,农商行采取网格化包干的办法,每个信贷员负责几个村的农户授信评定,评定并公示后,信贷员还要挨家挨户访问,主动向农民宣传信贷政策。“很多农民原来认为贷款需要找在银行工作的熟人才能办下来,信贷员上门宣传后,他们才知道贷款原来这么简单。”尚修国说,网格化入户调查,不仅方便了农民贷款,也为银行本身积累了储备客户。

  本报通讯员 王 科 张海荣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zhengquan/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