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发布报告,2018年北京聚焦“七有”改善民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大关,达到6.2万元,基本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从各省份的情况来看,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遥遥领先,位列前两位,分别为64183元和62361元。
从工资水平来看。我国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已经进入了高收入的行列,比如北京私营单位中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就达到了14.5万元,而在非私营单位中,北京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员更以17.54万元居首。
就北京而言,在城市治理方面近年来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基层社会的活力,构建扁平化的治理体系“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一号改革方案。可以说,这些改革举措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现如今,北京的人均GDP再上新台阶,在城市治理上也需有领先一步的勇气和胆识,为中国超大城市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北京市2018年全年GDP增速为6.6%,实现6.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不过,与上年相比回落0.1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相比,也回落0.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7亿元,下降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47.7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553.6亿元,增长7.3%。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0057.4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9.3%,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3.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976.8亿元,增长9.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893.4亿元,增长9.2%(二者有交叉)。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认为,从主要领域运行情况看,农业持续转型升级,工业生产增长稳定,服务业稳中向好,市场消费较快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持续改善。2018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对于今年的经济形势,庞江倩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支撑同在。虽然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北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从自身来看,北京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好,增长的稳定性比较强,比如占比在八成以上的服务业会继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以及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也会为经济发展积聚新的动能。“相信2019年北京经济会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仍将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这也是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从人力转向人才,人的成长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干净健康的食品,以及自我成长的基础设施都是未来城市供给的重要内容。因此,公共财政的天平就应该更多地倾向这些领域。
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时代的到来。教育、医疗、养老等在工业化时代并不突出的问题正在成为发达城市突出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