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与共!揭秘软银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利润分配机制[多图]

  凤凰网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的体量达到1000亿美元,它的合伙人将从基金投资中分享潜在巨额利润,包括对打车应用Uber等创业公司的投资。但是,当这些投资蒙受损失时,他们也会被套住。

  软银已经为愿景基金建立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补偿结构,其中包括一笔面向员工的50亿美元贷款。知情人士称,这笔贷款可转换为基金的股票,当基金的投资交易赚钱时,它就会创造利润,交易亏损时它也会蒙受损失。员工持有的债务比例取决于资历。

  和传统风投和私募股权基金相比,这种补偿机制更加极端,因为它面临下行风险,而且愿景基金的投资规模庞大。愿景基金的员工包括知名银行家和投资者,他们有基本工资和奖金,但是这些钱只有在基金创造利润时才能到手。

  “员工利益和基金的表现挂钩,”投行伯恩斯坦分析师克里斯.莱恩(Chris Lane)表示,“实际上,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是股票所有者,没有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特权地位。我认为这是公平的。”

  回拨条款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往往会争取到所谓的“回拨条款”(Clawback Provision)。如果初始收益随后被抹掉,那么投资者就能借助回拨条款拿回被管理者拿走的部分利润。对于投资风险资产或者以价格波动大为特点的周期性行业的基金,投资者尤其需要这种条款的保护。

  知情人士称,愿景基金合伙人将面临20%或以上的回拨比例,具体取决于资历。在面向员工发放的50亿美元贷款中,更多初级员工会承担任意损失的大约7%,包含利息。

  知情人士称,大部分奖金将归属于软银亿万富翁创始人孙正义(Masayoshi Son)。愿景基金代表不予置评。

  自从孙正义在2016年10月宣布建立愿景基金以来,利润分配问题一直是外界推测的主题。愿景基金是史上最大投资基金,任何回报和亏损都可能被放大。和愿景基金的大多数相关事情一样,这并不简单。

  愿景基金将这50亿美元的股权以多批分配给员工,并附带了多种条件。员工获得的回报存在很大差距,具体取决于基金的表现。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如果基金想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理念变得更有意义,这令人鼓舞,”英国智库高薪中心(High Pay Centre)前主管、现卡斯商学院客座教授斯蒂凡.斯特恩(Stefan Stern)表示,“但是你需要确定下行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普通风投基金一般倾向于向员工支付20%的基金利润。尽管许多基金要求管理合伙人自己掏一部分钱,但是占比一般很小,这限制了他们的损失。


  愿景基金由拉杰夫.米斯拉(Rajeev Misra)领导。米斯拉曾在德意志银行和瑞银集团供职。愿景基金的管理合伙人包括另外一位德意志银行元老萨利赫.罗密贺(Saleh Romeih)、高盛前银行家迈克尔.荣恩(Michael Ronen)以及曾在谷歌、领英供职的迪普.尼沙尔(Deep Nishar)。

  目前为止,米斯拉的团队已经投资了大约67家公司,包括Uber、滴滴出行以及WeWork。孙正义已表示,他计划每两三年募集一只1000亿美元新基金,每年投资大约500亿美元。

  “雄心越大就越能发现好的投资对象,这是有可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比尔.奥莱特(Bill Aulet)表示,“但是建立一种迫使风投承担更大风险的结构,可能会限制参与基金投资的富豪数量。毕竟,只有很少人能够出得起这笔钱。”(编译/箫雨)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jin/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