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PMI数据的点评
文 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 伍超明 李沫
投资要点
>> 供需两端均超预期改善,主要源于大型企业受益于逆周期调控,小型企业受益于中美贸易形势改善致出口新订单大幅提高,但大中小型企业分化现象难改变。
供需两端改善幅度均超预期。11月制造业PMI较上月提高0.9%至50.2%,连续6个月低于临界值后重回扩张区间。其中,生产指数较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至52.6%,为年内次高点。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至51.3%,重回荣枯线上方。
大型企业受益于逆周期调控,小型企业受益于中美贸易形势改善致出口新订单大幅提高。从企业类型来看,11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9%、49.5%、49.4%,分别较上月提高1.0、0.5、1.5个百分点。大型和小型企业升幅较大致PMI超预期提高。其中,逆周期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大型企业PMI各分项指标尤其是新订单和进口指标提高较多;受益于中美贸易形势改善,小型企业PMI各分项指标在三类企业中升幅最高,特别是新出口指数环比提高6.3%致50.0%,这主要源于我国中小企业以出口为主。
但大中小型企业分化现象难改变。大型企业长期处于景气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处于荣枯线下方。
>> 工业企业仍处于被拉长的去库存周期。11月原材料库存提高0.4%,产成品库存数下降0.3%,工业企业被动去库存:一是制造业需求回升较多,需求回暖使企业销售状况好转,产成品库存出现下降;二是由于中下游企业生产有所扩张,上游企业补库存意愿提高。
>> 预计经济短期大概率企稳,但难改中长期“软底”走势。一是经过剔除季节性和春节因素的PMI趋势周期项领先名义GDP一个季度,前者已于9月末企稳提高,预示年内经济大概率趋稳。二是包括社会融资规模在内的社会流动性总量增速,领先国内名义GDP增速约2-3个季度,前者预示四季度经济大概率趋稳。但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将走在“软底”上。一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较长时间,二是防风险和稳增长始终行走在“艺术”的道路上,稳增长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大概率“只托不举”,三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制约或冲销国内政策刺激政策的效果。
>> 预计11月PPI约增长-1.6%左右,与上月持平。11月份原材料购进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较上月下降1.4和0.7个百分点,预示1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涨动能有所减弱,预计11月PPI同比增长-1.6%左右。
>> 服务业景气度提高较多,非制造业扩张加速,基建项目大概率已提前布局。11月服务业PMI指数较上月提高2.1个百分点至53.5%,是非制造业回升的主因。其中,新订单指数和业务预期指数均提高,表明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和预期均向好;11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提升较多,基建项目大概率已提前布局。预计未来逆周期调控政策仍将加码,未来建筑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 PMI指数跳升短期难对A股形成趋势性提振作用,债市或仍有波动。一方面,PMI单月跳升与逆周期调控大力加码密切相关,但宏观政策或“只托不举”,且市场对于经济是否真正就此企稳分歧仍大,难以对A股形成趋势性提振作用;另一方面,当前A股仍为存量博弈市场,而临近年关市场资金面或整体偏紧,如年底会计结算资金抽水效应、12月国内信托项目集中到期兑付均将给市场流动性带来冲击。考虑到年内物价仍有上涨压力,债市短期或仍有波动。
![]() |
事件:2019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7%,较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见图1)。
一、供需两端均改善,但企业仍处于被动去库存周期(一)从供给指标看,制造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11月生产指数为52.6%,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8和0.7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点。但本月生产指数仍较2012-2018年同期均值低0.5个百分点,逊色于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期间(2012-2018年)同期的表现,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但其持续性仍有待观察。具体来看,一方面企业采购意愿重回临界值上方,11月份采购量指数为51.0%,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上方,企业开工意愿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8%,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见图2),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反映投资者对未来经济活动预期没有实质性转变,尤其是对中长期投资收益预期没有明显转变。2005年以来,只有2006-2008年和2009-2011年存在原材料库存指数超过50%的现象,前者是我国经济增长处于黄金十年期间,后者主要受四万亿刺激政策影响,投资预期大幅转好所致。从较长时期历史同期数据看,2018年10月份以来,制造业PMI指数开始持续低于2012-2018年历史同期均值,11月制造业PMI和历史同期均值间的负缺口由上月的1.5%收窄至0.7%,说明实体经济下行态势有所减缓,但下行压力仍在(见图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造业弱势未变 PPI降幅或继续扩大——2019年10月PMI数据的点评
生产继续扩张 需求有待提振 PPI降幅或扩大——2019年8月PMI数据的点评
生产扩张加快 但需求疲态未变——2019年7月PMI数据的点评
供需双双走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9年6月PMI数据的点评
中美大国博弈下,内外需双双走弱——2019年5月PMI数据的点评
经济企稳态势未变,PPI或超预期提高——2019年4月PMI数据的点评
PMI季节性反弹 民企政策效果初显——2019年3月PMI数据的点评
财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团队简介
![]() |
识别二维码
![]() |
本微信号推送报告由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提供,仅供本公司员工和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当然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提供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所载信息仅反映本公司初次公开发布该报告时的判断,我司保留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补充、更正和修订相关信息的权利,报告阅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的更新或修改。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报告阅读者的一切商业决策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有表述是基于分析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客观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见,投资者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我司和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偏见角度理解本报告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表、引用或传播。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公司对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明察宏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