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成为历史,回望过去四十年,每一位奋斗者的坚守付出,亿万人民勇敢、坚定追寻梦想的征程,都沉淀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跨年之际,一场关于“中坚精神”的倡导与讨论,在社交媒体微博上引发了数百万的关注。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名人、媒体纷纷置评点赞,致敬时代中坚。据了解,这是由深圳一家民营企业小牛资本,在2018年年末提出的年度价值观主张“关键词”,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坚守开创的领军人物,并宣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坚守本分、坚定目标、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的精神理念。
何谓“中坚”?“中坚精神”意味着有所坚守,有所坚持,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在时代中面对竞争、面对挑战,若能坚守本分、坚定目标、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便能汇聚而成强大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造就美好时代。
(一)四十年坚守,护航实业
2019年,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回顾“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并非一帆风顺,全凭前赴后继的中坚力量,支撑着这扇大门。所谓的“中坚”,凭借的无非就是“坚持”,以及对初心的执着。
尤其是那些对实业不舍不弃的领军人物,是他们的坚持,造就了这四十年来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根基。
1979年1月17日,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前身,下称中信公司)破茧而出。
1982年1月,中信救活了因资金不足濒临停工的国家22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江苏仪征化纤项目。之后,中信公司屡屡出手,收购海外实业公司,既引入海外资本和先进技术,也为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中信公司仍然在贵金属交易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历了1998年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的中信公司完全明白,坚持初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应有的方针,“金融实业并举”才是改革开放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2018年公布的《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中,中信集团连续第十年入围榜单。坚守金融与实业协同发展的思路,让中信集团获得了跨越时代的竞争力。
2018年年中,有消息人士称,由于中信集团的介入,健力宝正在筹备国内上市。健力宝的神话,要从1983年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喝的那瓶可口可乐说起。1983年,李经纬去出差喝了可口可乐,萌发了做碳酸饮料的想法。于是,带着“健康、活力”的保健饮料应运而生,健力宝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
靠着“东方魔水”取胜的中国队员,一度让健力宝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了“民族第一饮料”。1986年销售额达到1.3亿元。 健力宝这个品牌承载着中国企业家要冲出亚洲的梦想,创始人李经纬没有像当时国内盛行的“山寨风”去模仿可口可乐,而是另辟蹊径走了一条自己的路。
1992年12月14日,纽约著名报纸《纽约商报》刊登了一篇介绍健力宝的文章,同时附了一幅美国当选总统克林顿夫人畅饮健力宝的照片。 次年12月,健力宝饮料被摆上了联合国安理会光可鉴人的圆形会议桌上,此后,健力宝的国际化扩张不断加速,产品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后来健力宝跌下神坛,几历冲击,但在对“中国品牌”的热诚与信心上,李经纬和他的健力宝绝对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国货荣光”。
而为这份热忱护航的,中信是其中之一。最后,品牌的持有,跌跌撞撞,落入到中信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手中。
(二)四十年坚持,企投创新
1978年之后,企业家群体经历了从无到有。四十年间,富有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深刻地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并沉淀下一份影响深远的时代精神。
1984年,可以被视为“中国企业元年”。在这一年,一批极富个性的城市创业者集体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中名气最大的四个人,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柳传志,北京,联想公司,“贸工技”模式的代表;张瑞敏,山东,青岛海尔(600690,股吧)冰箱厂,“工贸技”模式的代表;王石,广东,深圳万科公司,贸易及专业化经营的代表;牟其中,四川,南德公司,中国最早的资本运营模式的代表。
进入90年代,随着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的执行,企业创新的主流区域集中于沿海各省,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地域性流派。以宗庆后等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以李东生、何伯权等为代表的珠三角模式,成为了这一波发展中的领军人物。
80年代末有一句电视广告词风靡——“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爱得天长地久!”,这支广告来自于太阳神。太阳神团队里的成员方实离开公司,自立品牌,成立了广州乐百氏实业有限公司。
1989年广州乐百氏招商,何伯权和四个朋友,拿着政府出资的95万元,租下了乐百氏的品牌,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成立了“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直到1997年何伯权正式收购了乐百氏。
有了品牌,但缺少一个合适的新项目。何伯权到香港时在街头看到一些小孩子手上拿着乳酸奶,立刻对这种乳饮品产生了兴趣。当时儿童奶市场空白,他毅然决定将乳酸奶划入乐百氏的新项目。
1999年,乐百氏年销售额20亿元,成为业内广为传颂的奇迹。1996年,娃哈哈引入法国达能,出让了41%的股权,而乐百氏则在2000年将92%的股份拱手相让,达能成为了乐百氏的实际控制人,达能为这笔交易付出23.8亿美元。
离开乐百氏后,何伯权到美国进修,直到2003年回国再成立了广东今日投资集团,失去了企业家的身份,他多了一个投资人的标签。先后投资了久久丫、爱康国宾、诺亚财富等创业型企业,久久丫是何伯权入手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以50万入股久久丫49%的股权,创始人顾青的股权只多过何伯权2%。出走乐百氏15年来,何伯权摇身一变成了天使投资人。
2009年,7天连锁酒店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7天连锁的上市,让2002年悄然身退乐百氏的中山小榄人何伯权,再次成为财经界的关注焦点。
2004年6月,原携程旅行网副总裁郑南雁找到何伯权,希望创办一家比如家和锦江之星更实惠的经济型酒店。何伯权与郑南雁就发展策略达成诸多共识,他给了郑南雁800万美元,不插手具体管理。次年7天酒店正式成立,第一家店于3月开业,其后则势如破竹,到2007年5月,分店数量突破100家。
与此同时,在7天还未成型之际就注资的何伯权,作为天使投资人也获得了业界肯定,他于2011年入围“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位列第41名。在谈及自己投资心得时,何伯权回答,它们都是与消费者紧密联系的实业创新,在国外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在国内尚未开发或者正在风口上。
2018年,一个叫“喜茶”的品牌也引领了中国餐饮的新潮流,堪比“星巴克”成为了年轻人、都市白领热话热议的消费品牌。“喜茶”的投资人,也是何伯权,而其“初心”,恰恰源自他关于“中国茶饮”的情结。
从企业家到投资人,何伯权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华丽转型,同时也用自己经验帮助了更多的创业者和中国品牌踏上了成长快车道。
支持实体经济的布局,需要长期有耐心。过去四十年,中信、何伯权们的经历证明了,企业与投资人,既需要栖身于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也需要栖身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财富在经济周期运转中增值,产融结合无疑是一条推动发展的正确之路。
(三)2019,产融结合谋未来
无论是对“实业”坚守,还是对打造“中国品牌”的坚持,潜赴后继的创业者在追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然而,并非所有实业的坚持,都能找到“中信”或者“何伯权”。
中美贸易战、互联网寒冬、资本寒冬,困境几乎包围了各行各业。谁能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在寒冬中保住根基,然后在春天生根发芽呢?
2012年,小牛资本在深圳成立,并一直以“新时代样本”的标准、按照国家主张政策方向进行布局,尤其是在“产融结合”及普惠金融方面有不少积累。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再次明确了金融服务必须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方针政策。
“智者顺时而谋”!2018年,提前做好了产融布局的小牛资本,通过旗下小牛基金,与众多实业企业、政府项目达成了战略合作,并通过建立了完善的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持续帮助众多小微企业及个人创业者化解难题,成为助推实体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如果没有小牛普惠,可能我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徐女士在北京草桥汇丰汽配市场经营一家汽车电池店生意受到了网购平台的极大冲击,在转型过程中也荆棘满途。在关键时刻,小牛普惠两次帮助她解决了资金周转的困难,帮助她成功转型。
事实上,像徐女士这种小微企业一般很难在银行贷到款,而社会渠道的利息又相当高,因此当山雨欲来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很多企业之所以做不下去,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技术或者管理问题,很多时候只是外部环境的一些变化,他们就撑不住了。”
2018年,中国经济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但不少上市企业借助金融服务完成了转型,很多中小企业在风雨飘摇之中活了下来,就像健力宝、李宁那些领军人物当年曾经经历过的一样,他们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
也许,在他们大多数的眼中,所谓的“坚持”,是活着,并怀着初心和信念活得更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