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若萌深圳报道
上周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受访专家指出,在大湾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人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潜力大,人才储备后劲足,但区域流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将更多港澳所吸引的国际高端人才引流到更广阔的大湾区腹地。
高端人才、数字人才需求量大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2018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
23日清华经管学院与领英(中国)共同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峰论坛间隙,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数字经济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创新,将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和战略支撑。公开数据显示,仅以广东省为例,2016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1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陈煜波分析,未来几年大湾区数字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何为数字人才?“一是数字战略管理者,这是企业的管理层,要数字化;二是深度分析,做研发的顶层;三是数字研发、数字化运营、智能制造和数字营销。”陈煜波指出。陈煜波认为,数字人才未来的需求会日渐增多,针对制造业劳动力占比高的现实情况,有两个途径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一方面人才从制造业释放出来,由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提升,效率提高,释放出来的人才投入服务业,这时服务经济比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制造业本身的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制造,可以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其它世界级湾区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完整的产业链,而在制造业方面,大湾区人才的储备十分充足,未来要积极抓住产业转型机会,避免制造业空心化的情况出现。”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而要建好该中心,必须要有擅长大数据研究分析方面的高端数字人才作为支撑。”长期关注大数据领域的香港科技园董事车品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出,过去几年香港和内地专家提出的对大数据的想法,大部分都已出现在《规划纲要》中,而建立大湾区数据中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落地点。他解释,数据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资源,数据打通后能出现大量机会。广东有大量数据,香港、澳门有国际化数据,预期三地数据打通后,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将产生很大创新空间。
区域内人才流动性需加强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均具备各自的优势行业,且能形成较好的互补关系,香港在金融、教育、公司服务等行业中具有非常高的人才集中度,澳门则在教育、旅游度假等行业中优势明显。”澳门恒邦集团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委员陈晓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表示并不是每个地方一定要把人才全部均匀化,大湾区各地之间要避免“同质化竞争”,争取发挥各个城市的特点和优势。
陈煜波也指出,香港和澳门人才流入、流出基本上是国际化的,他们从全球吸引人才;广州和深圳净流入的几乎都是粤港澳大湾区之外的国内人才;东莞、佛山、珠海人才基本上都是在大湾区内部流动。未来区域内的港澳与广东省之间的人才流动性还需要加强,要将更多港澳所吸引的国际高端人才引流到更广阔的大湾区腹地。“现在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有了相应的支持,未来进一步的突破需要在政策和通关便利性上加强。”陈煜波分析。
《规划纲要》中亦明确提出要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同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规划纲要》中的这些内容,无疑会对区域内的人才流动有所帮助,而随着人才流动性加强,也能让更多原先不了解大湾区的国际高端人才,看到在大湾区广阔腹地所蕴藏的机遇。”车品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而在大湾区的几个城市中,受访专家指出,深圳人才政策是走在前列的,对人才很重视,其它湾区城市可以向深圳借鉴学习。“深圳在过去几年不拘一格吸引人才,这方面打造了很好的、比较全面的生态。”陈煜波认为,在深圳,研发活动多在企业内进行,这是很有优势的。此后深圳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对原生性创新的投入。
在陈煜波看来,相比于旧金山等其他湾区,粤港澳湾区的人才队伍年轻化特征凸显,具有较大优势。但他也坦言,在创业人才方面,相比其他湾区,粤港澳湾区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未来还需要高校、政府、企业三者的共同努力,把大湾区在创业人才方面的潜力激发出来。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