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216:59:53【据新华社北京20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在20日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
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十六大”报告提
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按照这一精神,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

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
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本
、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关系,逐步
☜淡化利率政策承担的财政职能。这位人士说,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同改革之初相比已明
显提高。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所走过的道路和国际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经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
则,始终注意改革进程与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中央银行
ⓛ对利率的宏观控制能力相适应,保证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据了
解,2002年初,在1998年和1999年两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我国在八个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利率市
场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到100%
➜,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2002年9月份,农村信用社利
率浮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02年3月,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我国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
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
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对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管理上实现公
平待遇。新闻背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
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
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接一版)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
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
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
利率。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
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
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
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
法。逐步扩大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
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允许县以下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年又进
一步扩大试点。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2000年9月21
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
❥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
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
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
§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
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21A1)
♪
【财经论坛】【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zhengquan/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