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27日电 国台办27日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表示,“31条措施”实施一年多来,台商台企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 来源:中国网
有记者提问,“31条措施”中提出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请问一年多来,台商台企参与了哪些重大研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两岸合作区建设以及农业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凤莲回答,一年多来,台商台企在参与重大行动计划和研发项目、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了很多机遇,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朱凤莲介绍,首先是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购方面。在激烈竞争当中,台湾企业上海冠龙的阀门产品中标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台湾世曦公司直接参与了昆山中环快速路前期设计,福建省鼓励台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已经采购了东南汽车、冠捷等台企生产的汽车、显示器等产品。
第二是参与重大行动计划和研发项目方面。冠捷科技获得了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研华科技、友达光电等多家台企进入了绿色制造名单。厦门玉晶光电公司工厂被确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富士康、英业达等参与了工信部指导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第三是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方面。国台办会同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先后在四川、广西、湖北设立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有关地方也都出台了各项政策,从用地、用工、融资等各个方面为台资企业提供了各种优惠。
第四是农业合作方面。贵州、福建等地台资农业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近3年获得了各级扶持资金总额超过2000万元。福建台企生产的16款农机产品列入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补贴资金1.12亿元。(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 HN666)